南阳区域经济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探讨
发布时间:2018-10-31 17:57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的便利而将人口、资源、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聚集。但随着城市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决定城市必将经历产生、发展、成熟、衰落、再发展等阶段。对此,本文针对许多城市史著作中将南阳市当做近代衰落城市的这一典型案列,深入地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南阳位于中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和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交汇处的南阳盆地,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南阳市是南阳盆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初建、发展、繁荣、缓慢发展、繁荣、衰落和目前的缓慢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分析后两个城市发展阶段,即社会转型时的衰落和现在的缓慢发展,经过分析研究,揭示出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由于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造成南阳市的衰落;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南阳市的经济得到发展,但总体来说发展速度缓慢。 农业社会,城市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农业和农村为支撑。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时候,一部分城市因适应社会的需要获得发展,但也有一部分城市因为转型失败而衰落,例如南阳市。由于新式铁路交通取代了传统的水陆交通运输,南阳因为偏离这些交通干线,远离国家政治和经济中心被边缘化了,除此之外自然灾害频发、战乱频繁、人口迁移导致人口减少、生产力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城市发展缺少城市工商业和腹地农业经济的供应和支撑,南阳市也随之走向衰落。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焦枝铁路的修建,南阳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总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基数大、缺乏高素质人才、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和周边城市相比南阳经济发展缓慢。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发展第三产业、突出特色产业(特色农业、特色玉雕、特色皮雕、特色文化旅游)、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口素质并实施人才聚集等措施,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为宜居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工业化社会,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单纯追求GDP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城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资源短缺等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更多的注重生活质量,所以建设以人为本,城市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自然和人文景观优美怡人、具有公共安全的宜居城市是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30309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少华,江凌;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交通与城镇经济发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2 朱顺玲;;南阳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2期
3 韩宇;美国中西部城市的衰落及其对策——兼议中国“东北现象”[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5期
4 江凌;明清时期南阳盆地城(集)镇职能组合结构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5 张宏伟;;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生态农业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5期
6 蔡云辉;;战争与中国古代城市的衰落[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李荣娣,李成甫,吴邦藩;南阳盆地的孤峰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S1期
8 葛文光,梁山,张玲;对河北省特色农业发展应遵循原则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年03期
9 刘振华;;20世纪2、30年代南阳盆地农村社会经济的衰变[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蔡云辉;;战争与古代中国城市衰落的历史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303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0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