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原理与措施分析
[Abstract]:All sides generally advocate the marketization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in China, but the principle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market to resolve the overcapacity, especially the policy system of the marketization method to resolve the overcapacity requirement, is not clear. This paper excavates and combs the concept, principle and analysis of overcapacity in economics, reveals the factors that induce the actual capacity to deviate from the market equilibrium, analyzes the principle that the market can resolve the overcapacity through its own mechanism and adjust the overcapa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and safeguard measures for the market to resolve the over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economics, overcapacity is a deviation from the market equilibrium, and the reason for the deviation from the market equilibrium lies in the lack of market system and improp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use of market mechanism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restore and strengthen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n the regul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market on winners and losers is not to negate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resolving excess capacity. Both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limitations, and neither the market nor the governmen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alone.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are not substitute relations in resolving overcapacity, not one mechanism replaces another mechanism, but need to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ket is the decision maker to adjust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The market to resolve the overcapacity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construct an institutional system that enables the market subject to decide to enter and exit independently and then adjus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ear boundary and effective constraints and incentives. The policy meaning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re is too much market regula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the current measures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is not to introduce many specific measures, but to improve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strengthen the binding and incentive nature of relevant policies, focus on improving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reducing barriers to market entry and exit, competitive allocation of immovabl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costs, and reverse the practic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protecting local enterprises through subsidies and de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provid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market to independently adjust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production capac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勃然;;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产能过剩分析[J];中国物价;2016年11期
2 韩文龙;黄城;谢璐;;诱导性投资、被迫式竞争与产能过剩[J];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04期
3 尹明;;政府干预失灵诱发产能过剩与治理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03期
4 余东华;吕逸楠;;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0期
5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6 史贞;;产能过剩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04期
7 詹姆斯·克罗蒂;向悦文;;为什么全球市场会遭受长期的产能过剩?——来自凯恩斯、熊彼特和马克思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8 李平;江飞涛;王宏伟;;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评价与政策取向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9 杨海生;陈少凌;周永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来自中国省份数据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年06期
10 王兴艳;;产能过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池;高波;黄妍妮;;中国省区市场开放、地方政府投资与制造业结构差异[J];财经研究;2017年07期
2 郭本海;李军强;张笑腾;;多主体参与下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陈沛霖;邢可佳;谢伦裕;;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17年06期
4 刘戒骄;王振;;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原理与措施分析[J];经济管理;2017年06期
5 李雯轩;;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6期
6 李欣泽;陈言;;资源错配变迁与工业经济增长——基于1980-2014年中国工业部门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7 吕荣杰;郝力晓;吴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动力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7年03期
8 范斌;;中国光伏产业准入规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06期
9 程俊杰;;产能过剩的研究进展:一个综述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7年03期
10 简泽;谭利萍;吕大国;符通;;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凤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02期
2 王立国;鞠蕾;;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根源与对策找寻[J];改革;2015年05期
3 吴春雅;吴照云;;政府补贴、过度投资与新能源产能过剩——以光伏和风能上市企业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4 黄健柏;徐震;徐珊;;土地价格扭曲、企业属性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价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3期
5 干春晖;邹俊;王健;;地方官员任期、企业资源获取与产能过剩[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3期
6 徐朝阳;周念利;;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J];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7 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01期
8 范林凯;李晓萍;应珊珊;;渐进式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现实基础与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9 傅沂;;基于演化博弈的光伏产业财政补贴政策转型研究[J];兰州学刊;2014年12期
10 刘航;孙早;;城镇化动因扭曲与制造业产能过剩——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改委多管齐下治理产能过剩 小心成为这轮调控的牺牲品[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48期
2 程远;;产能过剩是伤害还是动力[J];财经界;2005年05期
3 巴曙松;;银行是否为产能过剩买单?[J];长三角;2006年03期
4 ;我国将强化产能过剩行业预警机制[J];钢铁研究;2006年01期
5 程硕;陆文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亟待降温[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2期
6 伊言;;中国将加强产能过剩行业市场供需预警[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年01期
7 ;2006年国家重点治理产能过剩[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年01期
8 康励锋;郭巍;婕思;及轶嵘;梁莹莹;;产能过剩,谁的灾难?[J];当代经理人;2006年02期
9 齐薇;;产能过剩行业将迎整合浪[J];今日工程机械;2006年01期
10 魏刚;;调控产能过剩政府应找准角色[J];中国投资;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周炼石;;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5 王志伟;;我国的产品过剩、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调整[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6 ;国家将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A];浙江造纸(2013年第2期总第143期)[C];2013年
7 张晖明;;对当前“产能过剩”判断的深层分析和政策建议[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9 马泽民;;产能过剩无悬念 协同减量有担当[A];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3年
1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四大任务[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桂俊松;产能过剩不完全是坏事[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卢敏堂;抑制产能过剩金融能有几道墙[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杜文;无效产能过剩是汽车产业症结所在[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晓海;产能过剩影响几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评论员 卢敏堂 作者是金融业评论专家;抑制产能过剩金融能有几道墙?[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王岳平;“产能过剩”为何还会出现价格上涨[N];南方日报;2007年
7 张泽伟邋胡梅娟;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N];威海日报;2007年
8 中华;陶瓷业:在产能过剩阵痛中前行[N];消费日报;2006年
9 张晓晶;产能过剩并非“洪水猛兽”[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笑戈;为产能过剩叫好[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日旭;我国产能过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艳芳;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骋;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与产能过剩联系程度的测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赵e,
本文编号:2521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2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