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4 10:26
【摘要】:摘要: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引起世界人们的关注。在国内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国内的能源消费也出现快速地增加。因此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此背景基础上对我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我国能源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合理制定提供价值参考。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为客观、正确地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文中首先分析了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识别和分析,最后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以及广义矩估计法(GMM)对模型分别进行参数估计。考虑到各影响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即某一影响因素通过另一影响因素的作用再影响能源消费,即通径分析问题。所以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2)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合理的预测经济发展以便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指导经济活动,为国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建立相应的经济政策等提供重要的依据。文中运用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和BP神经网络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的预测。 (3)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相关分析等对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GDP总量的关系、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总量的关系以及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解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到2011年为止,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中国GDP总量之间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9,即具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在GDP增长率变大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变大;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GDP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GDP互为因果关系;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处于相对解耦状态,且煤炭、石油以及总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解耦指数的趋势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且总的解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4)对能源经济效率进行了诠释,并利用广义C-D函数和DEA模型对中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年度能源经济效率和各省市的能源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5)利用中国的能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析。利用改进灰靶决策和微分verhulst模型与差分verhulst模型建立能源需求预测模型。 (6)能源价格是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粒子群算法(PSO)、BP申经网络和灰色贝努利模型(NGBM)对能源价格进行预测。 (7)经济的发展需要消费能源,而能源的消费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对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灰色关联法分析我国各类能源消费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并且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友好提出一些建议。 (8)为促进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探索了国内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图文】:

曲线图,能源生产,生活能源,消费总量


图1-1 1990-2011年期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及人均能源生产量、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生活能源消尰的变化曲线图Fig. 1-1 Curves of energy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per-capita energy production,per-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verag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1990 to 2011

变化图,增长率,消费量,变化图


增长1.5倍以上。到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到361732万吨标准煤,如图2-1数据显示,2001—2012年我国电力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超过了 12%。2004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当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6.1%。此后增速逐步回落,直到2008年回落至3.9%。2008年以后其增长率处于小幅增长随后又下降,,最近两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又有所增加。22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183;F426.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丹丹;李蜀庆;;重庆市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3 王红瑞,赵玉霞,蔡越虹,王岩;人口、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5 何新易;;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中国GDP增长预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6 冯涛;杨达;;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基于季度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谭艳妮;谭忠富;;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灰色分析方法[J];电力学报;2009年01期

8 师博;;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9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10 郭丽萍,孙伟,郑克仁,陈波;非等时距GM(1,1)直接模型及其在材料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志茹;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玉海;我国CPI预测数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吴琦;中国省域能源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8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28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