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协同发展视角下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博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6:51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十三五规划要求进一步执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领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靠改进区域发展政策和健全区域发展机制来实现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地方政府早已率先达成了合作,京津冀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也使该区域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劲。地方政府间的联合使三大经济圈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已然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典范。三大经济圈的成功展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无限潜力,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东北地区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区域内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因而东北地区想要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依赖三方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但由于分权化改革、GDP绩效考核等原因使得东北地区各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而存在,趋利的本能使各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展开竞争、相互博弈,适当的竞争产生积极作用,但过度竞争则阻碍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研究东北地区三方政府间博弈,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及博弈分析等方法研究协同发展视角下东北地区三方政府间的博弈现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说明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对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创新点等给予说明,并对相关的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要总结;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包括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及博弈理论,并对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和概述;第三部分为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博弈现状,包括两部分,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合作现状和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竞争现状;第四部分为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本文先是构建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指出短期利益的诱惑使得地方政府陷入“囚徒困境”。接着本文假设加大惩罚力度,重述了“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得出只要违约成本较高,短期内政府间也可能达成合作。然后本文在“囚徒困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重复博弈模型,得到只要双方坚持对违约行为惩罚及贴现因子δ足够大,博弈双方也能走出“囚徒困境”。最后本文依据东北地区三方政府实际情况,构建了完全信息动态模型;第五部分为博弈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针对第四部分博弈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从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图文】:

信息动态,东北三省,不合作,黑龙江省


图 4 东北三省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这里简化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博弈是这样一个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每一个信息集都是单结的)。括号中第一个数字代表辽宁省所获得的支付,第二个数字代表黑龙江省所获得的支付,第三个数字代表了吉林省所获得的支付。用逆向归纳法求解这个博弈的精炼均衡的步骤如下:吉林省最后行动,吉林省的最优行动规则是:{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即如果辽宁省在最初选择合作,黑龙江省将随之选择合作,因为支付 < ,吉林省选择不合作;如果辽宁省选择合作,黑龙江省将选择不合作,因为支付 < ,吉林省选择不合作;如果辽宁省选择不合作,黑龙江省将选择合作,因为支付 < ,吉林省选择不合作;如果辽宁省选择不合作,黑龙江省将选择不合作,因为支付< ,吉林省选择不合作。黑龙江省预测到吉林省会按上述规则行动,黑龙江省的最优行动规则是{不合作,不合作},即如果辽宁省选择合作,,因为支付< ,黑龙江省选择不合作;如果辽宁省选择不合作,因为支付 < ,黑龙江省选择不合作。因为辽宁省知道,黑龙江省将选择不合作,吉林省将选择不合作,而 < ,故辽宁省的最优选择是不合作。用逆向归纳法得到得精

信息博弈,不合作,逆向归纳法,信息动态


炼均衡是(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2.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上模型假定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是完美信息博弈,即轮到行动的参与人明确了解先前行动的参与人采取了什么策略。但地方政府间实际博弈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信息干扰而无法判断之前的参与人采取了什么策略,此时就形成了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假设轮到吉林省行动时其能观测到辽宁省的策略选择,但无法观测到黑龙江省的策略选择,则用博弈树表示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30;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佳昊;;我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9年20期

2 刘勇;;2018年我国区域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各省市区继续呈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的基本格局,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四大难题[J];发展研究;2019年06期

3 朱建梅;;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J];国际学术动态;2007年05期

5 屈佳;杨文选;边璐;;基于产业链的陕西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陕西综合经济;2007年02期

6 张学英;;京沪高铁,区域经济腾飞的翅膀[J];广东交通;2006年02期

7 张姜涛;;区域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8年23期

8 徐岳;;区域经济发展与商业综合体间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年23期

9 刘启云;唐琦;;内蒙古少数民族转移进城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年24期

10 王凯利;曹佳佳;;轨道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优势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法;;刘邦凡参加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研讨会[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5辑[C];2015年

2 薛正旗;张义丰;蒋洪f ;冯建国;;用生态文明统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A];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谭启英;;云南区域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紧密结合[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8 林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西部关系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吕政;;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矛盾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柳发龙;马龙建强工业产业体系激活区域经济[N];曲靖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孟祥燕;活力空间:舞动区域经济发展“龙头”[N];日照日报;2019年

3 加格达奇区委书记 何培信;加快壮大区域经济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N];大兴安岭日报;2019年

4 本报评论员;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N];吉林日报;2019年

5 本报通讯员 杨读俊 张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N];滁州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唐玮婕;铺就“赛道”,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N];文汇报;2019年

7 张洁;积蓄区域经济发展强劲动力[N];扬州日报;2019年

8 特约记者 柳发龙;马龙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N];曲靖日报;2018年

9 记者 宋皓薇;推动航天成果转化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航天报;2019年

10 记者 周翼;共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N];攀枝花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智初;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刘彦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包明齐;中蒙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靖;区域经济转型时空演化及政策仿真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6 单良;辽宁省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晓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基于工商数据的区域经济趋势预测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贵州大学;2019年

2 胡莹冰;协同发展视角下东北地区地方政府间博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曹阳;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李丹萍;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徐曼;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李燕;互联网对区域经济协同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7 耿坤;广西三次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王萌;我国内陆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9 王惜若;习近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10 肖芳芳;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6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36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