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划定了时间表,也就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认识到,现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只有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一条,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更不应该仅仅依照西方的产业结构现代化模式来推行。制度创新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假设,将制度性因素纳入了一般经济分析的范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制度性因素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仅有制度而没有制度创新只会导致更大的问题。根据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要保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绩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作支撑。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制度创新的来源和形成对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影响需做进一步的讨论。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证明和阐释聚合型的制度创新对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机理;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聚合型的制度创新与产业结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产业结构理论重视技术的量化研究,而轻视理论的质性分析。在本论文的前三章中,就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做了界定。其中,第一章是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依据、研究进展、可能的边际贡献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论文的研究框架。在第四章,就聚合型制度创新在产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做了具体阐释。在第五章中,选取了聚合型制度的具体指标对产业结构现代化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在第六章中,对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动因以及内源型制度对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正负影响作了具体研究。在第七章中,选取了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国家聚合型制度创新对其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影响。另外,选取了以印度、前苏联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国家的聚合型制度创新在其产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第八章中,本文以实证分析和质性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谈论了在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怎样通过聚合型的制度创新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措施。在第九章中,就本文的结论和研究局限作了说明。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产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聚合型的制度创新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聚合型制度决定了不同经济体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内源型的制度创新可以在产业结构现代化提供新的增量激励,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帕累托改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要通过聚合型的制度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综合历史上不同国家的产业发展实践可以发现,产业结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须依据本国的切实国情,因地制宜的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式。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而言,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发挥不同主体的内源型制度功能,应该发挥市场、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性作用,以进取的民族精神、悠久的文化底蕴、科学的理论导向、广大的阶层基础以及新发展理念为内源型动力,以聚合型制度创新网络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既要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的整体现代化演进,又要实现三大产业结构内部的现代化。
【图文】: 4图 1 研究框架Fig.1 Research framework如图 1 所示,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其一是问题的提出,要包括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产业结构
图 2 现代化的发展阶段Fig 2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modernization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席卷下,早期的现代化诞生了。在这一时期,,机使用直接导致现代社会的出现。一是蒸汽机的改进。早在 18 世纪中期,蒸已经开始零星被使用在部分手工业,但由于成本高昂,对煤的需求量大,造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琰;王建明;张伟;张茵;李晓艳;杨珊珊;;知识产权一体化管理探索[J];石油科技论坛;2015年06期
2 左伟;;制度创新视角下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5年11期
3 贾根良;;为什么要创建中国的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流派?[J];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5年00期
4 严鹏;;战略性工业化:一个新李斯特主义工业化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 姚秀丽;;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阻力与出路[J];经济师;2015年09期
6 张思文;;试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制度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5年13期
7 黄阳华;;德国“工业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2期
8 陈建午;;印度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5年06期
9 贾根良;;李斯特经济学的历史地位、性质与重大现实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5年01期
10 石杰琳;秦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转型:角色转变和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淑珍;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悦;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李子伦;产业结构升级与政府职能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4 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D];复旦大学;2006年
5 傅沂;产业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甄志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刁振飞;三次产业革命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2 吴奕;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商标权制度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661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6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