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23:30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现象比较突出,对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我国近年来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战略已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然而,深入到长江经济带内部,可以发现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方仍残留着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市场分割现象,这些现象对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存在严重的制约。因此,深入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以及其是否存在趋同效应,对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地理区域看作是一个个均质且相互独立的空间单元,忽略了地区间普遍存在的空间联系,以及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得出的结果比较片面。为此,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视角引入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中,重点关注各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并且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长江经济带趋同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指标研究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其次,引入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利用空间分布图、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地理空间效应及其演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引入空间滞后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计量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是否存在长江经济带的σ趋同、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200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倒U型的特点,2007年以前,长江经济带的GDP高速增长主要受长三角地区的GDP快速增长的带动,2007年以后,中西部地区成功接棒长三角地区,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均有明显的扩大,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的基数效应,相对差异则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长江经济带地区间和地区内的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并且缩小的效应明显高于扩大的效应,具体东部和中部呈现倒U型的结构,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则一直处于下降状态。2、长江经济带内部存在东中西三大空间分布区域,由东往西呈阶梯状分布,其中东部地区明显向沿海集聚,中部地区出现了分散效应,西部地区呈现Y状地带分布;长江经济带各地市州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而且较强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而且经历了增加-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东部存在着明显的高-高集聚效应,其边缘则出现了一些低-高集聚效应地区,而中西部则存在明显的低-低集聚效应,其省会城市出现了一些高-低集聚效应地区,并且长江经济带内部由于地理联系带来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则正在逐步消除。3、200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的现象,2004年前不存在σ趋同,2004年后存在σ趋同现象,具体东部和中部存在先趋异后趋同的现象,西部地区则一直存在着明显的σ趋同现象;200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现象,外生控制因素加速了这种趋同效应,另外长江经济带各地市州的空间效应对其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对趋同速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
【图文】:

长江经济带,实际GDP,增长率,绝对差异


4.3.2长江经济带H省市实际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逡逑在省级的尺度上采用各省市的实际GDP作为变量来测量其绝对差异和相对逡逑差异。参见表4.1和图4.3邋(a),从绝对差异上来看,长江经济带H个省市实际逡逑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均呈现随时间而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5年这十五逡逑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GDP的平均值增长5倍以上,从2000年的3657.11增逡逑长至2015年的18706.13。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同逡逑样增长了邋5倍以上,在2000年各省市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只有7523.77和逡逑2086.41,而进入2015年两者分别上升至41272.66和10934.51。上述数据说明了逡逑长江经济带内部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地扩大,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逡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GDP平均值快速上升,即由于GDP本身基数的增加逡逑而导致绝对差异的增加。逡逑因为绝对差异是带有量纲的比较,会受到其标准差变动的影响,所以不能纯逡逑20逡逑

长江经济带,增长率,绝对差异


4.3.2长江经济带H省市实际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逡逑在省级的尺度上采用各省市的实际GDP作为变量来测量其绝对差异和相对逡逑差异。参见表4.1和图4.3邋(a),从绝对差异上来看,长江经济带H个省市实际逡逑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均呈现随时间而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5年这十五逡逑年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GDP的平均值增长5倍以上,从2000年的3657.11增逡逑长至2015年的18706.13。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同逡逑样增长了邋5倍以上,在2000年各省市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只有7523.77和逡逑2086.41,而进入2015年两者分别上升至41272.66和10934.51。上述数据说明了逡逑长江经济带内部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地扩大,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逡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GDP平均值快速上升,即由于GDP本身基数的增加逡逑而导致绝对差异的增加。逡逑因为绝对差异是带有量纲的比较,会受到其标准差变动的影响,所以不能纯逡逑20逡逑

长江经济带,绝对差异,相对差异


4.3.3长江经济带129个地市州人均实际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逡逑接下来,我们将采用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及自治州的人均实际GDP作逡逑为变量,对长江经济带地级尺度上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分析。由表32和逡逑图4.4邋(a)可知。长江经济带内各地市州人均实际GDP的绝对差异总体上在不逡逑断扩大,在2000年至2015年间,其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分别增长了邋4.6、3.1逡逑和3.7倍。具体来看,各地市州人均实际GDP的平均值在这期间一直保持稳定逡逑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6858.33上升至2015年的31573.24;而极差除了在2003逡逑和2004年实现快速增长而在2005年相对2004年有所下滑之外,总体上也保持逡逑同样的上升速度,从2000年的28338.00上升至2015年的86892.64;标准差同逡逑样也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除了邋2004年至2005年这一段时间略显平稳外,其他逡逑时间均以一定速度增长。然而,和省级尺度上的分析类似,绝对差异的不断扩大逡逑并不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内部区域经济增长导致差异的不断扩大,更有可能是人均逡逑实际GDP上升带来的基数效应而导致。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松;张雨迪;孙博文;;区域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吗?——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2 殷江滨;黄晓燕;洪国志;曹小曙;高兴川;;交通通达性对中国城市增长趋同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6年10期

3 张伟丽;覃成林;;基于时空耦合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年02期

4 张可云;王裕瑾;;区域经济β趋同的空间计量检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5 徐鸿;赵玉;;基于空间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J];软科学;2015年08期

6 文余源;于俊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2期

7 徐云松;;区域经济理论:历史回顾与研究评述[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阚立娜;李录堂;孔令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陕西省县域经济趋同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9期

9 李博;石培基;金淑婷;张胜武;魏伟;;甘肃省及其毗邻区经济差异空间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10 赵威;覃成林;;长三角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国强;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4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94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