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4:37
   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时,也出现了能源消耗过多、资源依赖度高、生态环境损耗巨大等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资源、环境问题。传统增长理论资源与发展的“两难困境”演变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三方纠结”后,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提高绿色生产率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段(简称“丝路西北段”)成为各种资源聚集区域,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人口聚集、金融合作等频繁的经济社会活动加剧了对当地资源环境的需求,对原本就生态脆弱的丝路西北段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产业的绿色发展决定着丝路西北段的绿色发展,因此,科学评价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研究其影响因素,并选择丝路西北段绿色发展的主要产业,探讨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对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深远意义。本研究以产业绿色发展为主题,对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影响因素、绿色产业选择展开研究。首先,基于资源、环境、发展视角,对产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以2000~2016为研究区间,选取产业绿色发展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采用SBM-Malmquist方法对产业绿色效率进行核算和分解,并从时空视角分析其源泉变化。其次,构建影响产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解释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拟合函数对2016~2017年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再利用面板Tobit模型具体探讨各变量对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最后,从产业选择视角出发,运用Weaver-Thomas模型对丝路西北段绿色发展主要产业进行判别。研究结论表明:(1)创新驱动绿色技术进步是改善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2)环境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产业向“最佳实践者”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产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3)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规模是产业进行绿色清洁生产的前提。(4)绿色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垫脚石。(5)强化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是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6)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阻碍产业绿色发展的因素,需兼具绿色观和科学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有:(1)从产业层面研究绿色发展。基于生态观、资源观、效率观界定产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以丝路西北段生态脆弱区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出发点,研究产业绿色发展。(2)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在分析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的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具体影响,最后结合各变量对产业绿色效率的具体影响和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提出对产业绿色发展的改善性建议。(3)从产业选择视角出发,研究绿色发展。以绿色信贷作为切入点,运用Weaver-Thomas模型对丝路西北段绿色发展的主要产业进行选择,以此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拓宽了绿色发展的研究视角;并结合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产业战略政策,为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具体、可靠的依据。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丝路,源泉,绿色,效率


图 3-3-1 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增长及源泉变化关注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曲线的拐点发现,2001~2002、2004~2005、2009~2010年分别为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局部最低点,2003~2004、2006~2007、2011~2012 年分别对应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局部转折点。分析这三个局部最低点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的比例发现,产业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初步认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下降的基本因素。从源泉变化来看,2001~2002 年和 2004~2005 年环境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下降 3.20%、5.22%,绿色技术进步指数下降 5.45%、6.35%,产业绿色效率的下降主要来源于“最佳实践者”的“追赶效应”不足和绿色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从 2006 年到 2009 年,前沿产业绿色技术发展陷入瓶颈期,在 2009~2010 年间技术研发的积累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前沿技术效率进步 8.81%,但是由于落后区域向技术先进者的效仿能力不足,环境组织管理效率年下降高达 8.10%,导致这一年间产业绿色效率急剧下降。分析三个局部最高转折点不难发现,环境组织管理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发展是助推产业绿色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3.3.2 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及源泉变化分析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如表3-3-1)。甘肃、陕西两省的产业绿色效率高于平均水平,其余省(区)份的产业绿色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伟;;金融视角:新疆经济绿色化改造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年12期

2 赵一璠;;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北京市低碳工业发展研究[J];商;2015年48期

3 王哲;杨桔;;基于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20期

4 王傲雪;;关于绿色产业概念与特征的界定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15期

5 何枫;祝丽云;马栋栋;姜维;;中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7期

6 于成学;葛仁东;;资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6期

7 李琳;刘莹;;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效率的动态评估与比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钟茂初;;产业绿色化内涵及其发展误区的理论阐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9 郭利丹;周海炜;夏自强;黄峰;鄢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10 郭永杰;米文宝;赵莹;;宁夏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环境规制、能源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3年

2 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志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吕海龙;金融支持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杨新玲;西北地区环境治理的绩效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4 祁亚如;绿色视角下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5 王霞丽;西北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张涛涛;我国西部12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凯;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2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2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