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图 3-3-1 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增长及源泉变化关注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曲线的拐点发现,2001~2002、2004~2005、2009~2010年分别为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局部最低点,2003~2004、2006~2007、2011~2012 年分别对应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局部转折点。分析这三个局部最低点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 GDP 的比例发现,产业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初步认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下降的基本因素。从源泉变化来看,2001~2002 年和 2004~2005 年环境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下降 3.20%、5.22%,绿色技术进步指数下降 5.45%、6.35%,产业绿色效率的下降主要来源于“最佳实践者”的“追赶效应”不足和绿色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从 2006 年到 2009 年,前沿产业绿色技术发展陷入瓶颈期,在 2009~2010 年间技术研发的积累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前沿技术效率进步 8.81%,但是由于落后区域向技术先进者的效仿能力不足,环境组织管理效率年下降高达 8.10%,导致这一年间产业绿色效率急剧下降。分析三个局部最高转折点不难发现,环境组织管理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发展是助推产业绿色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3.3.2 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及源泉变化分析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丝路西北段产业绿色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如表3-3-1)。甘肃、陕西两省的产业绿色效率高于平均水平,其余省(区)份的产业绿色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伟;;金融视角:新疆经济绿色化改造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年12期
2 赵一璠;;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北京市低碳工业发展研究[J];商;2015年48期
3 王哲;杨桔;;基于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20期
4 王傲雪;;关于绿色产业概念与特征的界定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15期
5 何枫;祝丽云;马栋栋;姜维;;中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7期
6 于成学;葛仁东;;资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6期
7 李琳;刘莹;;中三角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效率的动态评估与比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钟茂初;;产业绿色化内涵及其发展误区的理论阐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9 郭利丹;周海炜;夏自强;黄峰;鄢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10 郭永杰;米文宝;赵莹;;宁夏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环境规制、能源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3年
2 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志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吕海龙;金融支持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杨新玲;西北地区环境治理的绩效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4 祁亚如;绿色视角下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5 王霞丽;西北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张涛涛;我国西部12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凯;绿色发展视角下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2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