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三维驱动视角的国家创新绩效提升的比较优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06:14
  为引导研发类外资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2006-2015年111个国家或地区(以下简称国家)统计资料测度国别创新绩效的基础上,借鉴比较优势思想构建了国家层面“制度/经济/社会”的三维创新绩效驱动范式,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制度/经济/社会”各维度对国家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国家创新绩效提升的维度层面绝对优势和国别层面比较优势。研究发现:第一,就全球范围来看,国家创新绩效普遍不高,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创新绩效提升优势,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却有不错的创新绩效提升表现;第二,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后,“制度/经济/社会”三维驱动框架对于国家创新绩效提升具有明显的解释力,而且对于诸如“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等重要的子样本而言,该框架的解释力依旧存在;第三,维度层面来看,对于国家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性而言,制度驱动>经济驱动>社会驱动,国别层面来看,以中国为例,无论是研发类外资“引进来”还是本土研发资本“走出去”,相比其它主要国家,中国具备社会驱动维度上的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具备制...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三维驱动视角的国家创新绩效提升的比较优势研究


基于国家创新绩效提升的“制度/经济/社会”分析框架

创新绩效,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社会维度


图 4-1 基于三维驱动的比较优势逻辑-1 Comparative advantage logic based on the Three-Dime源自绝对优势,要发展基于创新绩效提升的比较对优势理论。为了直观对比各国基于创新绩效提想国,该国的三个维度均等,见图 4-1 中的点 本文提出的基于创新绩效提升的比较优势逻辑框落在区域Ⅰ的国家,其自身的社会维度大于制的国家,其自身的社会维度大于经济维度大于自身的经济维度大于社会维度大于制度维度;落维度大于制度维度大于社会维度;落在区域Ⅴ的济维度大于社会维度;落在区域Ⅵ的国家,其自经济维度。容易发现,上述逻辑相当于是基于创分析比较上述“三个维度”对于国家创新绩效基于创新绩效提升的比较优势,有如下推论。于任意两个国家 A 国(a1tCA ,a3tCA )与 B 国势而言,A 国对 B 国的比较优势向量为EA'

创新绩效,技术效率,发达国家


(below) of the sample countries in 2006-2015图 5-1 列出为 111 个国家的创新绩效技术效率(CRSTE)在 2006-2015 年的均值;且从图 5-1 可以看出,各国的创新绩效差距较大,且不再“遵循”制造业领域中传统意义上的南北分工格局,且创新绩效也是参差不齐。在发达国家集团当中,美国、荷兰、韩国的创新绩效高居榜首,处于国际创新绩效的领先地位(分别是 1.000、1.000 和 1.000);相比之下,同属于发达国家的新西兰、土耳其和冰岛却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分别是 0.889、0.892 和 0.824 vs. 0.938)。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印度、菲律宾的国家创新绩效(分别是 1.000、1.000、1.000)甚至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国家创新绩效平均值为 0.938)。而且相比于发达国家集团的国家创新效率,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创新效率更是参差不齐(发达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谁是全球化的推动者?——KOF全球化指数的分析[J]. 王金良.  探索. 2017(04)
[2]考虑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时滞影响的国家创新能力非线性测评[J]. 王丹,赵新力,张振山.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9)
[3]外资研发嵌入的内外因辨析:市场化进程还是国际贸易竞争力[J]. 卢潇潇,吉生保,王晓珍.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8)
[4]外商研发投资与东道国市场创新绩效:现状、关系和影响路径[J]. 吉生保,杨旭丹,王晓珍,马淑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7)
[5]国家创新系统的开放性研究[J]. 崔新健,章东明.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6)
[6]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知识溢出效应——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的实证检验[J]. 吴哲,范彦成,陈衍泰,黄莹.  中国管理科学. 2015(S1)
[7]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  地理科学. 2016(01)
[8]利用研发类FDI绩效的国际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杨旭丹,吉生保,周小柯.  软科学. 2015(08)
[9]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 白俊红,蒋伏心.  经济研究. 2015(07)
[10]德国“工业4.0”与中德制造业合作新发展[J]. 裴长洪,于燕.  财经问题研究. 2014(10)



本文编号:2951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51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