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产业结构变化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8 10:57
近年来欧盟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逐渐与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随之而来的是相互间的竞争性在提高。这导致欧盟加强了与中国的"系统性竞争",制定了对华"歧视性"经贸政策工具,中德经贸"压舱石"的作用也受到限制。欧盟以更具"对抗性"的姿态来处理中欧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这也直接推动了欧盟及其成员国新一轮的对华政策调整。欧盟是中国重要的技术来源地,中国与欧盟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的战略价值更为突出。推动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需要把握好三个"平衡":一是平衡好中欧经贸关系与中欧政治关系;二是平衡好中欧关系与中德关系;三是平衡好中欧关系与中美关系。
【文章来源】:国际贸易.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分布走势
图1 2000—201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分布走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在2012年10月发布《强大的欧盟工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复苏》的报告,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力图通过创造和使用多种政策工具来支持工业发展,提高欧盟工业制造业的比重。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也纷纷推出本国扶持工业发展的国家计划,比如德国在2013年4月正式发布了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法国在2013年9月正式推出“新工业法国”(Nouvelle France Industrielle)战略,意大利在2013年出台国家能源战略,2016年公布工业4.0国家计划。欧盟的这些努力取得了部分的成效,2013年后,不仅欧盟经济从欧债危机中复苏,整体制造业GDP占比也开始回升,从2013年的13.698%提高到2018年的14.03%。意大利从2013年开始制造业占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13.88%增加到2018年的15.055%,法国和英国制造业GDP占比下滑的趋势则有所减缓(见图3)。
虽然欧盟的传统高端制造业在世界上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德国的精密机床、机械、汽车、化工等产业,法国的航空、核电等产业在全球市场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前沿产业领域,美国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迅速,欧盟则相对缓慢。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欧盟的光伏产业曾经一度遥遥领先,现在则严重萎缩,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占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欧盟虽然拥有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但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是欧盟产业的软肋。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最重要的数字经济领域,欧盟的发展相对中国和美国则是明显缓慢。从2001年到2016年,全球ICT(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金额翻了两番,每年达到近8000亿美元,成为最大贸易种类。但这一增长主要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出口额的激增,欧盟在ICT领域的出口则是停滞不前。在数字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发展标志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欧盟也大幅落后。截至2019年6月,在全部358家独角兽企业中,欧洲共有41家,其中,英国18家,德国9家,法国4家,卢森堡2家,瑞典、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爱沙尼亚各1家,非欧盟成员国瑞士3家,分布极为分散。而美国有178家,中国大陆91家。而欧洲的41家独角兽企业中,10家还是金融科技行业(Fintech)的企业。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对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2500家企业的研究数据,欧盟在ICT产业的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比例显著低于全球比例,并在不断萎缩。2018年,这其中551家欧盟样本企业研发总投入为2059亿欧元。其中,ICT产业占20%,低于健康领域的21.6%和汽车产业的31%。2500家公司整体ICT产业研发占比是38.7%,美国占52.8%,中国占47.1%。增长率方面,2018年欧盟样本企业ICT producers和ICT services研发投入增长率分别为5.5%和3.4%,美国分别是9.1%和17.1%,中国分别是15.1%和38.7%。而2007年时,欧盟研发投入最大的样本企业ICT产业研发投入占21.8%,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样本企业整体是33.3%,此消彼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盟产业发展停滞的结构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J]. 翟东升,宁南山,赵云龙.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08)
[2]德国主导欧洲经济:能力还是运气?[J]. 赵柯. 中国投资. 2018(09)
本文编号:2984828
【文章来源】:国际贸易.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分布走势
图1 2000—201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分布走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在2012年10月发布《强大的欧盟工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复苏》的报告,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力图通过创造和使用多种政策工具来支持工业发展,提高欧盟工业制造业的比重。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也纷纷推出本国扶持工业发展的国家计划,比如德国在2013年4月正式发布了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法国在2013年9月正式推出“新工业法国”(Nouvelle France Industrielle)战略,意大利在2013年出台国家能源战略,2016年公布工业4.0国家计划。欧盟的这些努力取得了部分的成效,2013年后,不仅欧盟经济从欧债危机中复苏,整体制造业GDP占比也开始回升,从2013年的13.698%提高到2018年的14.03%。意大利从2013年开始制造业占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13.88%增加到2018年的15.055%,法国和英国制造业GDP占比下滑的趋势则有所减缓(见图3)。
虽然欧盟的传统高端制造业在世界上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德国的精密机床、机械、汽车、化工等产业,法国的航空、核电等产业在全球市场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前沿产业领域,美国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迅速,欧盟则相对缓慢。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欧盟的光伏产业曾经一度遥遥领先,现在则严重萎缩,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占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欧盟虽然拥有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但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是欧盟产业的软肋。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最重要的数字经济领域,欧盟的发展相对中国和美国则是明显缓慢。从2001年到2016年,全球ICT(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金额翻了两番,每年达到近8000亿美元,成为最大贸易种类。但这一增长主要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出口额的激增,欧盟在ICT领域的出口则是停滞不前。在数字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发展标志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上,欧盟也大幅落后。截至2019年6月,在全部358家独角兽企业中,欧洲共有41家,其中,英国18家,德国9家,法国4家,卢森堡2家,瑞典、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爱沙尼亚各1家,非欧盟成员国瑞士3家,分布极为分散。而美国有178家,中国大陆91家。而欧洲的41家独角兽企业中,10家还是金融科技行业(Fintech)的企业。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对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2500家企业的研究数据,欧盟在ICT产业的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比例显著低于全球比例,并在不断萎缩。2018年,这其中551家欧盟样本企业研发总投入为2059亿欧元。其中,ICT产业占20%,低于健康领域的21.6%和汽车产业的31%。2500家公司整体ICT产业研发占比是38.7%,美国占52.8%,中国占47.1%。增长率方面,2018年欧盟样本企业ICT producers和ICT services研发投入增长率分别为5.5%和3.4%,美国分别是9.1%和17.1%,中国分别是15.1%和38.7%。而2007年时,欧盟研发投入最大的样本企业ICT产业研发投入占21.8%,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样本企业整体是33.3%,此消彼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盟产业发展停滞的结构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J]. 翟东升,宁南山,赵云龙.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08)
[2]德国主导欧洲经济:能力还是运气?[J]. 赵柯. 中国投资. 2018(09)
本文编号:2984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8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