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黄河下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2-02-15 01:16
  创新要素投入的溢出效应如同创新能力一样在黄河下游城市群创新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邻接矩阵、经济矩阵以及反距离矩阵,利用莫兰指数等空间自相关指数及其散点图、插值图,选取空间面板自相关模型,对黄河下游中原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格局和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黄河下游城市群创新溢出格局形成了郑州、济南、青岛和蚌埠四大中心、集聚程度东高西低局面;(2)黄河下游沿线城市在郑州和济南双中心的创新溢出影响下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3)R&D资金投入较R&D人员更能提升整体创新实力,FDI具有负外部性效应。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黄河下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黄河下游城市群

趋势图,城市群,空间演变,黄河


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条件下的黄河下游城市群创新能力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无论是莫兰指数还是Getis-Ord G统计量的P值大部分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强烈拒绝原假设。考察期间的莫兰指数值均为正,Getis-Ord G均大于其期望值( E(G)=0.107),皆证明空间集聚形式是空间正相关,说明黄河下游城市群内拥有较多创新要素和良好市场环境的城市会辐射周边城市从而形成创新集聚区,“虹吸效应”在该区域未发挥主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趋势变化图2可知:无论是邻接矩阵、反距离矩阵还是经济距离矩阵,2010-2017年黄河下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在空间自相关程度上开始出现逐步减弱的趋势,例如基于临近矩阵wij 的莫兰指数从2010年至2014年由0.319减小至0.134,随后几年虽然小幅回升,但整体仍是下降趋势,同样,研究期间内Getis-Ord G虽始终大于其期望值,但与期望值差距逐步缩小。此外也可以看出基于经济距离矩阵eij 的莫兰值最大,基于反距离矩阵dij 莫兰值的绝对值及相对变化值最小。

散点图,城市群,专利申请量,黄河


为探究黄河下游城市群各地市的集聚和极化特征,通过基于邻接矩阵的莫兰散点图进行研究。选取研究期间内四个样本年份对创新能力的具体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由散点图可知:位于第一象限即高-高集聚的大部分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位于第三象限的基本为中原城市群河南省除郑州以外城市;济南、郑州、蚌埠这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样本年份位置未发生改变,即济南始终位于第一象限,郑州和蚌埠始终位于第四象限;阜阳、聊城由第二象限转移至第一象限,菏泽由第三象限转移至第四象限;东营、德州和滨州由第一象限转移至第二象限。为了更直观反映黄河下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分异格局,对各地市创新产出进行克里金插值(见图 4)。结合分析图 3和图 4,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由于区位因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总体强于中原城市群,其地市发展程度较为均衡;而中原城市群人才、资金和技术普遍流向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北部区域,反映在图4中就是两个城市群有规律地分布在一、三象限;济南为省会城市,汇聚了大量创新资源,但其周边城市大部分正逐步转移到第二象限,即“虹吸现象”逐步加强;而同为省会城市,因为周边城市普遍发展落后,所以郑州也就一直处在第四象限,蚌埠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之一,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其愈加深入到第四象限;此外,虽然空间效应大部分为负,但也有正向空间效应作用的城市,例如紧邻济南的聊城,靠近济宁的菏泽,临近合肥的阜阳都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实现自身转移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 高煜.  人文杂志. 2020(01)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R&D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多维邻近性的实证研究[J]. 李燕.  软科学. 2019(11)
[3]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时空耦合特征[J]. 任亚文,曹卫东,张宇,苏鹤放,王雪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1)
[4]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联系研究[J]. 刘建华,李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5)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方敏,杨胜刚,周建军,雷雨亮.  中国软科学. 2019(05)
[6]基于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 曹莉萍,周冯琦,吴蒙.  生态学报. 2019(01)
[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多维邻近性与知识溢出效应[J]. 陈跃刚,张弛,吴艳.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2)
[8]中国城市创新空间溢出效应测度及分解[J]. 程开明,章雅婷.  科研管理. 2018(12)
[9]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刘云强,权泉,朱佳玲,王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1)
[10]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 于谨凯,马健秋.  地理科学. 2018(11)



本文编号:3625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625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