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竞争中性的逻辑建构

发布时间:2022-07-14 20:40
  虽然竞争中性越来越成为许多国家推进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制度安排取向,但竞争中性在理论逻辑上仍然存在较多待解问题。本文从探寻竞争中性概念的界定逻辑出发,认为应当结合平等对待的行为视角与不当竞争优势的结果视角来全面理解竞争中性,识别出竞争中性概念的三类潜在假设,即混合经济的情境假设、市场化与竞争有效的条件假设、无所有权偏好的行为假设。在此基础上,从应然价值目标和实然改革效应两个方面着眼,涵盖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竞争中性的价值目标与功能进行逻辑化建构,并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应然关系、企业与企业公平竞争的应然规律,重新构建出"三维多元"的竞争中性内容体系。按照对竞争中性内容的议题实现多寡、强制性属性和达成程度,本文进一步提出竞争中性连续体由竞争非中性、弱竞争中性、强竞争中性、完全竞争中性和超竞争中性五个等级构成,并指出可以通过根源改变和表征改变两种方式推动竞争中性的实现。最后,本文提出竞争中性在中国的应用和导入需要对竞争中性形成一个最低限度的认知共识,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并将竞争政策完善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两个重点应用领域。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竞争中性概念的界定逻辑
    (一)竞争中性概念分歧的逻辑透视
    (二)基于多重逻辑因素的竞争中性概念再界定
    (三)竞争中性概念的潜在假设
        1.混合经济的情境假设。
        2.市场化与竞争有效的条件假设。
        3.无所有权偏好的行为假设。
三、竞争中性的价值逻辑
    (一)竞争中性的应然价值目标
        1.直接目标或工具目的。
        2.衍生目标或效率目的。
        3.终极目标或福利目的。
    (二)竞争中性的实然改革效应
        1.重塑政府的心智模式与行为边界。
        2.重构国有企业的组织与运作范式。
        3.重焕其他类型企业的发展潜能与活力。
四、竞争中性的构面逻辑
    (一)竞争中性内容的四个版本审视
    (二)竞争中性内容的再构架
        1.竞争中性内容的构架思路。
        2.竞争中性的“三维多元”内容构面。
五、竞争中性的实现逻辑
    (一)竞争中性实现的根源改变模式
        1.改变特殊的所有权联结。
        2.改变特殊的功能联结。
        3.改变特殊的管理联结。
        4.改变特殊的市场联结。
        5.改变特殊的义务联结。
        6.改变特殊的利益联结。
        7.改变特殊的情感联结。
    (二)竞争中性实现的表征改变模式
        1.渐进式实现。
        2.相机式推进。
        3.映射式嵌入。
        4.协同式实施。
六、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竞争中性原则的政策应用[J]. 余菁.  求是学刊. 2020(02)
[2]竞争中性的内涵认知与价值实现[J]. 张晨颖.  比较法研究. 2020(02)
[3]竞争中立:政策应用及启示[J]. 鲁桐.  国际经济评论. 2019(05)
[4]竞争中性的理论脉络与实践逻辑[J]. 刘戒骄.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6)
[5]竞争中性视域下的国有企业改革[J]. 黄速建,肖红军,王欣.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6)
[6]“竞争中立”规制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J]. 李宇英.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7]国有企业的商业化塑造——由欧美新区域贸易协定竞争中立规则引发的思考[J]. 刘雪红.  法商研究. 2019(02)
[8]借助竞争中性原则深化国企改革[J]. 胡左浩.  人民论坛. 2018(36)
[9]论竞争中立制度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毕金平,丁国峰.  江海学刊. 2018(06)
[10]国企条款透视:特征、挑战与中国应对[J]. 杨秋波.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02)



本文编号:3661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661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