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国家审计促进官民共治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6:32

  本文关键词:国家审计促进官民共治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官民共治 官民矛盾 国家审计 信息 公众参与


【摘要】:官民共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官民矛盾,缺乏公众有序参与治理的沟通和引导机制妨碍着"官民共治"的实现。国家审计对协调官民矛盾、促进公众参与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可以提供协调官民矛盾的两类信息:"掌握事项"和"建立诚信",一定程度解决了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协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可以解决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公众行使其作为"委托人"和"纳税人"的权利;引导公众作为治理主体参与问责,并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官民共治"。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官民共治 官民矛盾 国家审计 信息 公众参与
【基金】: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盈余管理及审计意见决策”(KBJB1400153)资助
【分类号】:D630;F239.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后,治理和善治理论,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关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与国家审计和官民共治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王会金(2013)认为国家审计监督的协同效应是影响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1],国家审计应以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2 吴忠民;;当代中国社会“官民矛盾”问题特征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3 高祖林;;政府主导下的官民共治:我国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方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6期

4 俞可平;;中国要走向官民共治[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年09期

5 张立民;;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信息观[J];会计之友;2014年36期

6 谭劲松;宋顺林;;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审计研究;2012年02期

7 张文秀;郑石桥;;国家治理、问责机制和国家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8 靳思昌;张立民;;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J];审计研究;2013年01期

9 王会金;;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协同——内容框架与模式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3年04期

10 张立民;崔雯雯;;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信息属性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明;;公共治理之道——新制度主义途径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2 李义中;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取向问题析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郜绍辉;;论治理理论:内涵、困境及适用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严励;;广义刑事政策视角下的刑事政策横向结构分析[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6 任丙强;曹庆萍;雷强;;“官办”行业协会的发展路径研究——治理理论途径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概念辨析与边界确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易剑东;郑志强;;公共治理理论视域下中国职业足球的危机及其应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9 王枫云;;当代城市社会治理的世界理念与善治内涵[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5期

10 程志高;;论公共社会视阈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2 曾宇青;;社区制困境与“公民—社区制”构建——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徐祖荣;;协同治理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逻辑: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毛瑞福;徐露辉;;城市社区权力秩序的变革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伟;;公众参与在社会管理中的实践及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王芳;;电子政务的IT治理[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10 田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玉东;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资源配置与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周翠萍;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磊;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风英;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仁标;省管县改革的动因、困境与体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马德勇;善治视角下我国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诸福先;青浦区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禄亮;公共服务理念下中国—东盟博览会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何春华;我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文丽;善治视域下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郑燕;公共管理视野下出租房屋的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小洪;我国网络公共领域规制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世妹;多中心治理: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璐;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增科;;试析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谢志华;张庆龙;;宪政价值与政府审计良治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官员信用敲响政务信用警钟[J];小康;2007年08期

4 杨时展;;审计的发生和发展[J];财会通讯;1986年04期

5 吴燕;;我国地方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基于2003~2010年省级审计机关公告[J];财会月刊;2011年31期

6 宋常;周长信;赵懿清;陈茜;;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评价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7期

7 熊美娟;;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6期

8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9 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黄语生;“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10 周红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李章军;[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刘春华;王羚;程敏;周仕东;王彭生;;国家审计与反腐倡廉[J];审计研究;2012年02期

2 胡耘通;;论国家审计在宪法框架内的定位[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3 刘文立;法国国家审计沿革[J];法国研究;1994年01期

4 李琳;;对国家审计介入国企破产的四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7期

5 郎少萍;试探我国国家审计管理体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以色列国家审计监察署[J];四川监察;2000年09期

7 王劲松,阙辉;论推进国家审计市场化进程的必要性及相关政策建议[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程力弘;国家审计应对入世挑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9 李轶琳;对改革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黄银萍;;试论国家审计和工会经审委员会审计的异同[J];中国工会财会;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旺;;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建军;;国家审计发展:理论拓展与方向选择[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永智;;正确把握国家审计发展趋势 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发展[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孙国琴;;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权限和主要职责[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5 胡书会;;对国家审计失灵的探讨——基于国家治理视角[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青小平;唐辉荣;;试论国家审计和国家经济安全[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二辑)[C];2012年

7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立民;聂新军;;和谐社会、政府责任与国家审计[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连外国语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 赵存丽 东北财经大学 高学武;强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N];光明日报;2013年

2 高玉华 辽宁省抚顺市审计局;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功能特有属性分析[N];中国审计报;2013年

3 张玉珊;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法治化中的作用[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4 梁芳 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办;浅析我国国家审计与法治建设的关系[N];中国审计报;2013年

5 丁德明;论国家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N];中国审计报;2001年

6 王鸿;国家审计的监督性质及职能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7 周薇薇 刘正午;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宏观调控[N];中国审计报;2006年

8 刘伟 杨灿 作者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强化国家审计的监督力度 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N];中国审计报;2007年

9 市审计局 范庆平;国家审计要关注民生[N];平顶山日报;2008年

10 王宝庆浙江工商大学审计系;国家审计与经济安全的历史唯物论[N];中国审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学斌;国家审计制约与监督权力运行: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李季泽;国家审计法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王华;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婕;国家审计风险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任慧莉;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阮先桃;论国家审计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中的定位[D];暨南大学;2005年

4 张文祥;论国家审计与宏观经济管理[D];安徽大学;2005年

5 许宝强;对我国国家审计未来定位问题的探索[D];厦门大学;2005年

6 柏徐;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控制[D];暨南大学;2006年

7 秦荣庆;我国国家审计定位与改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马建波;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梦滢;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邵期静;国家审计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研[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9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049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