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8:13
本文关键词: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争取到2015年实现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0%以上,面对数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民生工程,审计署加大跟踪审计力度。但传统的跟踪审计大多只关注对投资的控制,对工程质量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为研究对象,依托SCP研究范式,分别从审计模式、审计内容和审计绩效评价三方面展开论述,期望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的理论体系和审计实务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分述如下: (1)通过文献检索、网络盘点、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首先介绍建筑工程质量现状,一方面,从建设部质量检查、南京市丁家庄和岱山片区保障房调研、网络曝光的案例、江苏省住建厅专项检查和江苏省施工图审查中心审查结果等角度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违规行为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从国家质检中心检测资料、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数据和网络案例等角度分析保障性安居工程所表现的质量问题类型。然后,进一步探究建筑工程乃至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保障性安居工程各利益相关者质量行为不规范,质量问题频发;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尚未落实专项质量审计,质量只是作为投资审计的关注点之一被提及,对质量审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2)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委托代理关系,首先界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质量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其次,,从各利益相关者自身角度出发,设计各单位的质量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和流程体系,满足内部审计的需求;最后,在分析传统审计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以系统的观念设计基于各利益相关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模式,形成全新的、公众参与的、开放性审计模式。审计模式的设计能够由内到外、由分到总,全面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质量。 (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分析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的内容。宏观视角是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即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政府质量监督体系入手,研究审计内容;微观层面是从项目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出发,分析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的审计内容。 (4)基于质量机能展开方法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的服务绩效进行评价。首先建立审计绩效评价的HOQ模型,通过矩阵变换,得到各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是更契合顾客需求、更加合理的权重。最后,选取南京岱山片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行实证评价,得出结论。 通过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内审和外审有机结合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审计模式;对审计内容的研究,有助于形成专业工程质量审计指南,指导审计实务操作;对审计绩效的评价,有助于指引审计机构的服务改进方向,提高审计质量、改善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保障性安居工程 工程质量 质量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9.63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0-13
- 1.2.1 建设工程审计研究现状10-12
- 1.2.2 建设工程质量审计研究现状12-13
-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13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5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2 研究方法15
- 1.4.3 技术路线15
- 1.5 本章小结15-17
- 第二章 建筑工程质量审计的相关概念、法律依据及理论基础17-25
- 2.1 建筑工程质量审计的相关概念界定17-20
- 2.1.1 建筑工程质量的含义及特点17-18
- 2.1.2 工程质量问题的概念与分类18
- 2.1.3 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18-19
- 2.1.4 建筑工程质量审计定义19-20
- 2.2 建筑工程质量审计法律依据20-21
- 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21-23
- 2.3.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21-22
- 2.3.2 全面质量管理与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的联系22-23
-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23-24
- 2.4.1 利益相关者理论23-24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质量审计的可行性分析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建筑工程质量和质量审计现状调研分析25-40
- 3.1 基于建设项目各利益相关主体违规行为的调研分析25-33
- 3.1.1 基于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结果的分析25-27
- 3.1.2 基于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的统计分析27-28
- 3.1.3 基于案例分析的保障性安居项目利益相关主体违规行为28-29
- 3.1.4 基于江苏省住建厅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检查结果的分析29-30
- 3.1.5 基于南京市保障房项目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30
- 3.1.6 建设各方主体的常见质量违规行为总结30-33
- 3.2 基于住宅工程质量问题分类的调研分析33-38
- 3.2.1 基于国家质检中心检测资料的分析33-35
- 3.2.2 基于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数据的分析35-36
- 3.2.3 基于案例分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问题分类36-37
- 3.2.4 住宅工程质量问题分类总结37-38
- 3.3 建筑工程质量审计现状分析38-39
- 3.4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的现状分析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模式研究40-55
- 4.1 保障性安居工程利益相关方分析40-41
- 4.1.1 保障性安居工程多层委托代理分析40-41
- 4.1.2 保障性安居工程利益相关方分析41
- 4.2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目标分析41-42
- 4.3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质量管理体系设计42-51
- 4.3.1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设计42-46
- 4.3.2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体系设计46-47
- 4.3.3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流程体系设计47-51
- 4.4 基于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模式设计51-53
- 4.4.1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质量审计的传统模式51-52
- 4.4.2 基于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模式设计52-53
- 4.5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内容分析55-66
- 5.1 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环境审计55-58
- 5.1.1 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审计55-56
- 5.1.2 保障性安居工程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控制体系审计56-58
- 5.2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前期质量审计58-62
- 5.2.1 保障性安居工程前期决策环境审计58-60
- 5.2.2 保障性安居工程设计质量审计60-61
- 5.2.3 保障性安居工程招标质量审计61-62
- 5.3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质量审计62-64
- 5.3.1 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阶段质量审计62-63
- 5.3.2 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质量审计63-64
- 5.4 本章小结64-66
- 第六章 基于 QFD 模型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绩效评价研究66-78
- 6.1 质量机能展开(QFD)理论66-67
- 6.1.1 质量机能展开66-67
- 6.1.2 质量机能展开的质量屋模型67
- 6.2 绩效评价的质量机能展开方法67-73
- 6.2.1 绩效评价质量屋的构建思路68
- 6.2.2 顾客需求要素的获取和重要度的确定68-71
- 6.2.3 绩效评价指标的抽取71
- 6.2.4 顾客需求要素与绩效指标相关性矩阵的建立71-72
- 6.2.5 顾客需求要素与绩效指标权重的转换72-73
- 6.3 QFD 方法在南京岱山片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73-77
- 6.3.1 需求要素的初始重要度确定73-74
- 6.3.2 需求要素的重要度修正74-75
- 6.3.3 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75
- 6.3.4 绩效指标权重值的确定75-77
- 6.3.5 评价结果77
- 6.4 本章小结77-78
- 第七章 研究与展望78-80
- 7.1 主要研究成果78-79
- 7.2 论文创新点79
- 7.3 研究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3
- 附录83-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辉;;基于QFD的代工型晶圆厂生产绩效评价[J];半导体技术;2006年10期
2 李兆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6年09期
3 王光远;内部审计业绩的评价基础和评价方式[J];财会月刊;2002年08期
4 裴艳;;浅议基建项目工程质量审计要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朱恒金;基建工程招标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对策[J];当代审计;2001年04期
6 冷冬兵;杨晓林;;基于QFD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策划[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7 卢洁;;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政府审计[J];财政监督;2010年03期
8 陈勇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与推动广西审计科学发展[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赵成雄;基建项目招标投标审计的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1998年05期
10 曹琛;;QFD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092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09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