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方式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本文关键词:盈余管理方式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更多相关文章: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行为隐性化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摘要】: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F275;F239.4
【正文快照】: 一、文献综述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学术界按照实施手段不同,将盈余管理划分成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过度的盈余管理,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势必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加大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而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英男;毕君妮;;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仓勇涛;储一昀;;分析师盈余预测之约束力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骏;;会计准则、盈余管理方式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中国AB股微利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卫东;路雪;;中国A股上市公司扭亏动机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12)论文集[C];2012年
5 杨忠海;孙营;;管理层动机、盈余管理方式与投资者情绪[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童娜琼;岳琪;;上市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操纵的实证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6卷第1期总第11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大志;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动机与制约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蒋基路;特定应计项的盈余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晓霞;国有控股公司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汪要文;会计选择的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8 孟子平;A股盈余公告的投资者保护水平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子余;盈余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袁洋;财务舞弊公司后续公司治理变化及其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道恒;关于现金流操纵的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计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宋建亮;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高娇;新债务重组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5 孙宇航;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盈余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毕君妮;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秋宇;所有权结构、长期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8 袁浩博;防范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长春;家电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伟;公司治理视角下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6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15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