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真实盈余管理与逃避高质量审计监督的动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8:03

  本文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与逃避高质量审计监督的动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质量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摘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直以来,盈余管理都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西方学术界,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三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学者们分别针对盈余管理的度量,实施手段,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盈余管理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应计盈余管理(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以及真实盈余管理(Real Earnings Management)。前者泛指一切以会计手段进行的盈余管理,而后者则代表了运用真实经济活动所实施的盈余管理。长期以来,真实盈余管理一直被中外学术界所忽略,相关的研究较为缺乏。 本世纪初,愈演愈烈的应计盈余管理所导致的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最终促生了塞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塞班斯法案,旨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其出台的确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却带来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剧烈飙升(Cohen,2008)。与此同时,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Roychowdhury (2006)首次开发了全面衡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强度的计量模型。真实盈余管理,逐渐脱离其边缘地位,演变成实证会计研究又一热点领域。 独立审计通过提供鉴证服务,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合理保证其真实性与公允性,并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高质量外部审计是否会导致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出现异化?为了逃避外部审计监督,企业是否会实施成本相对较大,但却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以替代应计盈余管理?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外部审计师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二:1、找出我国企业管理者为逃避高质量外部审计监督,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证据;2、找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之下或者是处在不同的行业之中,企业管理者以真实盈余管理逃避外部审计监督的动机强弱差异。 三、主要内容与观点 文章的主要内容包含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章为导论。导论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通过对前期研究所进行的简要回顾,本文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特点以及外部审计的功能,同时提出欲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研究路线,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为研究方法,主要针对文中所运用的所有相关方法做出详细介绍;最后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此部分,结合本文研究发现,切实提出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大致可以被划分为四大部分,在第一部分,本文结合以往研究,对审计质量、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给出了定义,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对探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前期文献进行了梳理,最后是本章小结,通过文献梳理初步推导外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强度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此章的内容共包含如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并结合产权经济学,对企业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做出详细阐述,再运用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说明在面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监督的情况下,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在第二部分,本文以理论推导为基础,构建关于外部审计质量,应计盈余管理以及真实盈余管理三者关系的经济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推导得出本文研究假设。 第四章为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可分为如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用以度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强度计量模型;第二部分对高质量外部审计替代指标“国际四大”所的选择做出必要说明;第三部分则重点介绍本文所设计的实证模型以及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计算方式以及预期符号;在本章最后一部分,对文中研究样本的选择和分布做出描述。 第五章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此章由六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描述性统计,在描述性统计部分中,本文首先就全样本的整体统计指标进行了展示,接着以企业聘用外部审计师是否来自“四大”为依据划分样本,列举出分样本的整体统计指标以及分样本之间各变量的均值T检验结果以及中位数秩和检验结果,通过对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初步对本文研究假设做出验证;第二部分为相关性系数矩阵,在此部分,本文展示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和各控制变量之间、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以及各控制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从相关系数矩阵中,再次对研究假设做出验证并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展示本文实证模型的OLS多元回归结果,本文分别就只包含解释变量、包含解释变量并控制行业和年度以及加入所有控制变量的实证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检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在第四部分,结合North(1991)的制度变迁理论,本文按照樊纲等(2010)所开发的市场化进程指数对样本做出了划分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外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二者之间关系有显著影响;第五部分,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结构学派所倡导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对所有样本企业按照其所处行业竞争程度为依据做出了划分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外部审计质量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二者关系在不同竞争程度的行业中出现了异变;本章末尾,为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本文分别对研究模型做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稳健性检验:1、替换解释变量的替代指标,将“国际四大”所替换为“国内十大”所或者是以行业审计费用比例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后进行回归分析;2、使用倾向匹配评分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以及Heckman(1976)所提出的逆米尔斯比率(Inverse Mill's Ratio)对模型进行二阶段回归,控制自选择问题。经如上稳健性检验后,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说明本研究是稳健的。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此章的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部分则是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最后点明本文研究不足并对指出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四、研究贡献 本文对相关领域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直接表明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者为逃避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对以往只关注审计质量和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丰富了审计质量和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 2、本文选用中国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可以克服难以细分制度的问题,对制度经济学中的“正式制度”单独进行研究,丰富并加深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本文同时以产业经济学“S—C—P”为依托,研究发现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关系随行业竞争程度不同而出现显著性差异,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3、真实盈余管理,很大可能是管理者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反映了管理者作为受托人,其行为责任和报告责任不满足其所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要求,从而说明审计功能拓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9.2;F2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申明浩;;治理结构对家族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钟田丽,范宇;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财务杠杆的选择[J];会计研究;2004年06期

4 申慧慧;;环境不确定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0年01期

5 张俊瑞;李彬;刘东霖;;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保盈动机的经验证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05期

6 陈波;王翠婷;;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3期

7 张宗益;黄新建;;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10期

8 李彬;张俊瑞;郭慧婷;;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299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299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