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7-12-21 07:16

  本文关键词: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管理层自利 审计师声誉 控制权转让交易


【摘要】: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239.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由于委托代理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烟幕”,投资者难以对所转让控制权的真实价值进行有效识别,从而为管理层侵吞投资者资产提供了天然的隐蔽空间,而这一现象在所有者缺位的国有企业中尤为严重。有鉴于此,我国在2009年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从来,袁静;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2 邓川;;审计师变更方向、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基于公司在内资审计师之间变更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3 雷光勇;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与治理[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4 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5 吴育辉;吴世农;;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6 乔薇;李瑞敏;;政府干预、同属管辖与自利性股权转让市场反应研究——基于控制权转让溢价和内幕交易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1年05期

7 王兵;辛清泉;杨德明;;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9年11期

8 吴育辉;吴世农;;高管薪酬:激励还是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0年11期

9 刘峰;赵景文;涂国前;黄宇明;;审计师聘约权安排重要吗?——审计师声誉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10年12期

10 乔薇;;地方保护主义、股权转让方式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基于大宗股权协议转让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棣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于铁铭,高愈湘,张金鑫;行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效率的检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汤文仙,朱才斌;我国上市公司MBO绩效研究与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魏彩慧;王慧敏;;跨国并购理论比较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肖淑芳;金田;刘洋;;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刘亮;;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7 管亚梅;;美国审计合谋治理分析及其借鉴[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8 严小明;;股票全流通对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监管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9 管亚梅;王美玉;;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四维空间治理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10 赵永强;;产业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并购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凤荣;高飞;;政府干预、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基于我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严太华;李佩玻;;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长期有效性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颖;;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支付方式的演变及展望[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永臣;;注册会计师——你的独立性谁来证明[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宁钟;何景风;;基于产业效应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绩效研究——对1999—2006年沪深两市的实证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张为国;翟春燕;;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黄微平;陈洁娜;;关于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审计意见类型变更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国锋;港口业的跨国并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希亮;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江石;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袁学英;中国企业跨区域并购、资源流动与长期绩效[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林大庞;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视角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徐宁;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安排与制度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8 易玄;不完备审计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曹裕;复杂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困境模式及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赵玉洁;上市公司治理溢价检验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筱铮;基于行为学视角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雷云;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国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绩效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薇;产业生命周期下的企业并购选择[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余璐;CEO激励对公司创业导向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冰;管理者权力与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佞;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及其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焦斌丽;资产重组方式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林雪;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价值增值效应的实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崔婧蕾;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葆春;;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总监变更——来自深沪股市的经验数据[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2 谭宏;论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对策[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胡旭阳;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及计量——以我国国有股权转让为例[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蒋荣;刘星;刘斌;;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5 郭冰;吕巍;周颖;;公司治理、经验学习与企业连续并购——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决策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10期

6 唐红;王善平;朱青;;上市公司审计师聘任权安排:机理与改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7 韩洪灵;陈汉文;;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08年01期

8 尤家佳;;不完全信息下的审计策略[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9 杜胜利;李清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人员更换研究[J];财政研究;2008年07期

10 姜秀华,张小彦;我国的民间审计:制度定位和激励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卫彬;我国企业并购与政府的职能定位[D];复旦大学;2005年

2 管亚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治理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文娟;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集中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南召凤;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的治理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高承海;民族内隐理论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5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315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