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角的制度审计探讨
本文关键词: 国家治理 审计 制度机制 政策 出处:《审计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家治理主要关注制度建设过程及制度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缺少对制度及其结果的评价,就不能保证制度一定会被正确地执行,也不能保证制度的缺陷会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修正与完善,就会降低相应领域国家治理的效果甚至招致治理失败。国家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综合性经济监督、评价与鉴证职能的活动。审计合乎逻辑地构成了国家治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制度和政策评估子系统。在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后,国家经济政策的统一性与地方政府执行的灵活性之间建立起了常规型动态治理机制。在开展审计时,对制度中的纪律性规定侧重执行力度的评价;管理性规范侧重执行效果的评价;指导性条款侧重创新性的评价。审计应当对因政策适应性而在执行中引发的群众首创性活动特别加以关注。审计变通不是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隐瞒不报,而是应当如实反映,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
[Abstract]:State governance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al effect of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Without an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and its results,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 system will be implemented correctly.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 defects of the system will be discovered, corrected and perfected in time, which will reduce the effec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n the corresponding fields and even lead to governance failure. State audit is the independent exercise of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upervision by audit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law. The activities of the function of evalu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Audit logically constitutes an indispensable system and policy evaluation subsystem in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activitie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audit system in our country, Between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 regular dynamic governance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When conducting the audit, the discipline regulations in the system are emphasiz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nforcement; Management norms focus on the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The guiding clause focuses on innovative evaluation. The audit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ass initiative caused by the policy adaptability. The audit modification is not to conceal the problems and information found by the audit. Instead, it should be reflected truthfully and an objective and impartial audit should be made.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审计科学研究所;
【基金】:四川省审计厅2012年招标课题(项目编号:201202A)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39.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新伟;卢帅兵;;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适应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3 蔡禾;;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对周雪光、冯仕政二文的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年02期
4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5 蔡玉胜;;地方政府竞争性行为的分解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构成[J];南方论丛;2007年01期
6 蔡英辉;周义程;;地方府际争端的多为考量与地方政府间的良性互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皮建才;;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官员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8 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J];求是;2009年10期
9 梁小民;;制度比人性和政府更重要[J];书摘;2002年08期
10 温家宝;;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J];求是;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5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向俊杰;;农民的进城务工经历与其对村委会满意度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8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李宇青;温新荣;;试论人的现代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解元勋;;福柯与苏打绿——关于权力、认同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贺涌;;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西方经济史的一个概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俊俊;;“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7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9 程宇;;“警察”职能异化的组织学分析——来自于沿海发达地区N区和H区的调查[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烨华;社会资本视域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升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红忠;市场规模、地区投资吸引力与地区经济差异的逻辑解释及实证[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2 张向达;政府寻租及寻租社会的改革[J];当代财经;2002年12期
3 赵儒煜;东北三省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4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王霞;;土地财政的成因及其路径依赖的破解[J];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6 鄞益奋;政策网络的研究边界探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7 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8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9 鲍勃·杰索普,漆卝;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10 让-彼埃尔·戈丹,陈思;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诗宗;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者的话[J];审计研究;1985年01期
2 冷智花;;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审计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7期
3 张以宽;把我国审计科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审计研究》出版百期而作[J];审计研究;2001年06期
4 付江生;;往来款项的舞弊与审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3期
5 张林军;刘西林;;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紧急项目审计研究[J];软科学;2009年04期
6 ;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95年书刊征订启事[J];审计研究;1995年01期
7 崔振凤,沈龙祥,于挨福;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1期
8 廖曙辉;积极用好中央财政公共投资政策[J];南方经济;1999年01期
9 乔学葵;论好政策的出台[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马绍民;中美采办政策的若干差异和对策建议[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剑涛;;国家治理的简约主义[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2 刘志业;;合规性审计研究——基于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湘林;;转型中国的结构性稳定与体制变革——以国家治理为视角[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湘林;;中国的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历史比较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董玛力;陈田;;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一兵;王金友;赵娜;周元刚;田文广;;中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政策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段春霞;;循环经济中的政府责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蔡君时;;城市公共交通的现代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燕玲;;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娟红;国家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督查组莅临我市[N];太原日报;2009年
2 杨海全 记者 赵宇清;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成立[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 郑梓锐;幸福要“到家”,制度机制很重要[N];佛山日报;2011年
4 曾小华;规范活动内容 细化制度机制[N];人民武警报;2011年
5 记者 肖飞;福建各级政协完善履职制度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海明;唐国庆代表:从制度机制上谋求科学发展之道[N];解放军报;2009年
7 记者 潘真;从制度机制法律上推进诚信建设[N];联合时报;2009年
8 记者 沈念;10条河流争取纳入国家治理计划[N];岳阳晚报;2011年
9 任远;将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N];学习时报;2011年
10 记者 尹雪梅;审计研究重在大环境[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4 涂小雨;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于大力;我国财政政策合理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金峰;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职工分配制度研究:问题、思路和方案[D];复旦大学;2006年
9 罗守全;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与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华;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2 成玉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琳琳;农民工“逆流动”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4 余琳;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探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林坚东;征地拆迁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李雪茹;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前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岭;贸易投资一体化下中国外贸政策与外资政策协调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8 牛利民;欧美国家扩大农产品需求的政策及其借鉴[D];湘潭大学;2005年
9 郑韵清;关于长宁区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龚远星;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法律政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4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53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