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来自深市主板A股的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总经理 内部控制 财务专家 独立性 公司治理 出处:《财会月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2009~2010年我国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公司审计委员会、总经理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总经理权力的滥用削弱了审计委员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正向作用,形式上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未必能起到实质上有效的监控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2009~2010 China's Shenzhen A shares data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audit committee, general manager of pow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use of power has weakened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Audit Committee on the positiv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form of an effective audit committee may not be able to monitor effect of effective.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39.22;F272;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雅琴;姚海鑫;;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与信息透明度——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洪剑峭;方军雄;;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盈余质量的改善[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4期
3 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4 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年06期
5 张丽平;杨兴全;;管理者权力、管理层激励与过度投资[J];软科学;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连琦;杨晶晶;;审计师性别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1年24期
2 王芸;朱志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2010年数据[J];财会月刊;2011年32期
3 江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探析[J];当代经济;2011年15期
4 洪峰;;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2年22期
5 李宝增;刘成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经济后果研究——审计收费视角[J];财会通讯;2012年33期
6 涂建明;李晓玉;;我国审计委员会研究的透视与展望——基于CSSCI(1998-2010)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李寿喜;韩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意见的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18期
8 卢秀锋;周筱俊;;管理层特征对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基于深市201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年07期
9 李寿喜;王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效应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3年13期
10 王海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梅丹;;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文献综述与未来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焱;姚树中;;An Incomplete Game Analysis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瑛玫;戴荣华;苑立萍;;外部监管对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基于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寿喜;王沈;;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形成机理研究——来自制造行业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进朝;高管更换、审计委员设立与审计质量[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永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朱雅琴;基于终极控制权的会计透明度决定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李铁宁;担保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张丽平;管理者权力、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D];石河子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利;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自愿性披露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董瑞超;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青妹;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费用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马存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钟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识别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翟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书林;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8 徐业坤;董事会治理风险预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乔飞飞;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与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2 李斌;陈凌云;;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3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4 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5 吕长江;赵宇恒;;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6 吴育辉;吴世农;;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05期
7 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年Z3期
8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9 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芳;王岩;闵德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耦合性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0年09期
2 ;以贯彻落实基本规范为契机 精心探索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续)[J];中国内部审计;2010年11期
3 刘天津;;如何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及评价[J];商业会计;2009年08期
4 宋微 ,郭卫东;谈现代企业与内部审计[J];税务纵横;2003年11期
5 张西萍;;内部控制方法改进与创新的若干设想[J];财会月刊;2009年35期
6 王清萍;;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7 赵金芳;;股份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04期
8 潘秀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王颖;王平心;吴清华;;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10 赵选民;周发明;;董事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违规的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艳芳;谭洪新;胡亚益;;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定位的探讨[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王俊秋;张奇峰;;公司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刘晓嫱;梁凯;;集团内审计组织的构建与功能协调[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清华;王平心;;终极产权、控制权行使与审计委员会需求[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丘邦翰;毕家豫;高孟君;;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与实质盈余管理——中国市场之实证[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满自祯;;浅谈上市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地位、机构设置及职责[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7 李书锋;李秋燕;;审计委员会设立目标演变及其启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丽芳;王岩;闵德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于现代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视角[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9 吴锡皓;;审计委员会能增强外部审计独立性么?——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立彦;;公司制银行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法理冲突——兼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制衡[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审计委员会中会计师影响力日增[N];财会信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顾瑜杰;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审计报;2008年
3 韩洪涛;加强“经责”审计 推动廉政建设[N];牡丹江日报;2008年
4 马志娟 齐兴利;监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优势[N];中国审计报;2007年
5 记者 赵红梅;银监会:金融机构要尽快设立审计委员会[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 吴明晖;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分析[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 吴明晖;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履职情况分析[N];证券时报;2008年
8 上证所上市公司部 吴明晖;加强审计委与薪酬委的履职考核及信披规范[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张韬;分众推迟发2006年财报[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本报通讯员;审计署参加INTOSAL IT审计委员会第15届年会[N];中国审计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小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卓传阵;财务治理机制——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高军;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吴淑琨;1997—1999: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6 夏文贤;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与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徐莉萍;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王进朝;高管更换、审计委员设立与审计质量[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袁春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失效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黄冠钥;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关联交易及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亭;民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与盈余质量关系实证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2 刘云丽;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欧阳翼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谢国忠;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陈艳;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朱丽;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收费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吴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体制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杨朋;基于独立董事经理人身份的审计委员会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杨东方;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张欣哲;财务舞弊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6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54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