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折价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及其治理机制
本文选题:审计折价行为 切入点:溢出效应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审计行业的研究焦点一直关注于审计师的低价揽客行为,虽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集中探讨审计折价行为及其影响的研究仍有待完善。因此,本文探讨了审计折价行为及其对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治理问题和思路。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e audit industry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auditor's low price solicitation behavior. Although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y have been discussing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udit discount behavior and its impact on stakeholders, and puts forward the governance issues and idea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云洁;;从战略角度谈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策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2 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00期
3 罗栋梁;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决定因素的一般性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歆刚;;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1年35期
2 高雷;张杰;;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3 夏孟余;;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4 毛钟红;;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4期
5 杨惠贤;李晶;;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6期
6 陈丽蓉;李红;杨久利;;基于审计视角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效率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2期
7 陈宋生;杨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21期
8 李欢;;注册会计师的选择:审计意见与经济利益的交换[J];财会通讯;2010年21期
9 刘红梅;;内部审计部门平衡计分卡考评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年34期
10 车文侠;陈建国;车文秀;;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对审计费用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俊英;;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原则[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丽蓉;;基于审计视角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效率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钟希余;王凯;;内控新机制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4 柳江;易新星;;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评审结合研究[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5 蒋义宏;薛爽;成煜;;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基于Simunic模型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房巧玲;;我国审计市场收费格局研究——来自证券审计市场的初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刘继红;周仁俊;;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沪深300的新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张奇峰;张鸣;王俊秋;;公司控制权安排影响外部审计需求吗?——以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及其审计费用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余为政;张晶;;事务所预期出具不利审计意见时对客户的减价安抚——基于事务所特征与客户影响力的差异[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余玉苗;王宇生;;债权人监管、公司风险与审计费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玄;不完备审计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韩洪灵;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D];厦门大学;2006年
3 杨晨辉;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行为规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4 廖义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动因及决策有用性[D];厦门大学;2007年
5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6 路云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良成;管制、外部审计与配股融资[D];厦门大学;2009年
8 鲜文铎;审计师行业专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张勇;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徐荣华;审计意见购买:内在机理及其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彬;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苏美东;审计市场集中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关慧敏;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尹悦;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收费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魏振;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冯霞;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林晓苹;基于免疫系统视角对内部审计功能及实现途径的重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吴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柳红;内部审计增值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廖洪,白华;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08期
2 耿建新,杨鹤;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1年04期
3 夏冬林,林震昃;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会计研究;2003年03期
4 王汉民;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建设[J];山东经济;2004年06期
5 余玉苗,詹俊;论增值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J];审计研究;2001年05期
6 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J];审计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素芹,叶伟春;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4期
2 霍景东;夏杰长;;科研开发与经济增长——兼论科研开发的溢出效应[J];经济与管理;2006年01期
3 赵文艳;朱勇;;人力资本积累和溢出驱动的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4 蒋增辉;查贵勇;;国际谈判对国内体制改革的溢出效应分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08期
5 草藕;;冷静看待美国经济溢出效应[J];中国外汇;2007年12期
6 陈恩;刘青;;外商直接投资与广州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王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溢出效应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2期
8 吴晓波;范志刚;孔俊;;我国制造行业FDI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及其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饶华;苏兆荣;;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广场;2008年11期
10 薛漫天;赵曙东;;进口贸易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检验[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分类探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颂;;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民办高校退出机制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伟宏;;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夏苹;朱卫东;张晨;吴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增加价值分配指数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世平;;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心理学分析[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雪松;任浩;;论企业慈善行为与利益相关者管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7 张佳;;地铁系统可持续发展博弈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帅萍;周宏坤;;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文化核心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造林;;现代企业财务治理核心财权配置问题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韦yN;朱卫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绩效棱柱法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赵辉;世博“溢出效应”为陶都添“金”[N];宜兴日报;2010年
2 李春喜;IT水平商业模式的溢出效应[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钱续坤邋王树松;怀宁种植大户产生“溢出效应”[N];农民日报;2007年
4 王宸;美国经济溢出效应复杂难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金波;城市化催生都市“溢出效应”[N];浙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秦;溢出效应VS挤出效应[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7 章轲;军工技术加速“民用” 各地争享溢出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邱曙东;发挥世博“溢出效应”[N];解放日报;2008年
9 长城伟业期货 尹波;流动性溢出效应将助推股指稳步走高[N];期货日报;2009年
10 尚征;央行:密切关注全球金融风险溢出效应[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宝平;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丹;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韩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蔡昌;契约观视角的税收筹划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7 韩平;企业信用营销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蓝英;废旧家电管理中的消费者参与及回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金序能;中介企业声誉形成机理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筱彤;美元流动性的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朱春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储贻波;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肖敏;城市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及其GIS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华伟;中国东、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邓萍;金融发展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航;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引进FDI的溢出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石军夏;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卢政营;品牌延伸的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10 林青松;福建工业技术进步实证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0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59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