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的若干认识误区
本文选题:国家审计 切入点:审计机关 出处:《财会月刊》2013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绩效审计产生较晚,研究力量较薄弱,人们在绩效审计相关概念、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应用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这些不利于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认识误区,澄清了概念,有利于推动我国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performance audit is late, the research strength is weak, people have fuzzy understanding in the performance audit related concept, the performance audit evaluation standard application and so on. These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aud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clarifies the concept,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udit in depth.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基础建设绩效审计与法律规制研究”(编号:10BGL060) 教育部课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绩效审计研究”(编号:09YJA630073)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审计科学与技术”(编号:YSXKKT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希晖;;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及其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齐兴利;尹平;徐中华;;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策略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2 杨建利;;试论经济效益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开展[J];机械管理开发;2009年04期
3 张建平;陈建;;浅议公共支出绩效审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云平;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陈尘肇;中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问题研究与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娟;县级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计超;中国国有企业效益审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许萌;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王春萍;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岳蕾;效益审计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徐涛;新时期地方政府投资审计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周星伶;构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苗霞;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高杰;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希晖;;平衡计分卡在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中的应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宇辉;WTO对国家审计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应对[J];陕西审计;2003年S2期
2 郝玉贵;路云峰;;我国国家审计的博弈分析[J];审计研究;2006年02期
3 张子禹;把“本级审”推向深入[J];山东审计;2002年04期
4 颜红;国家审计如何应对WTO的挑战[J];广东审计;2004年05期
5 李金华;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01期
6 国家审计署重点课题“加入WTO对中国审计环境的影响与审计应对研究”课题组 ,刘爱东 ,王慧;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探讨[J];事业财会;2002年06期
7 傅志祥;浅谈我国国家审计的法制建设[J];中国审计;2003年23期
8 张龙平;国家审计20年回眸与反思(七)——我国《审计法》的历史贡献与修订建议[J];审计月刊;2003年07期
9 冯均科;试论充分发挥国家审计高层次监督作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王存谦;国家审计行政执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任丽华;;关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5 福州大学会计系审计课题组;;加入WTO对国家审计的影响[A];福建省审计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景旺;;新形势下国家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建军;;国家审计发展:理论拓展与方向选择[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王永智;;正确把握国家审计发展趋势 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发展[A];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贤埠;;现行审计体制的缺陷与改进探讨[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10 张文祥;;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家审计职责演进与未来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宝庆 浙江工商大学审计系;国家审计维护地方经济安全的实现途径[N];中国审计报;2010年
2 曾永生;发挥审计“免疫功能”要做到“四个必须”[N];中国审计报;2009年
3 ;审计知识问答[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4 刘效仁;让地方审计也强起来[N];长江日报;2007年
5 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 慈建伟;关于国家审计监督的博弈论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8年
6 刘伟 杨灿 作者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强化国家审计的监督力度 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崔萍 黄振翠;国家审计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法律地位[N];中国审计报;2007年
8 王平波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永州市审计局);发挥国家审计宏观调控作用的构想[N];中国审计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拒绝1.3万次宴请后还应有所为[N];华夏时报;2006年
10 伍自尧;审计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N];江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祝遵宏;国家审计职能新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陈尘肇;中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问题研究与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淑梅;国家审计质量与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董延安;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郭强华;廉政审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7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陈太辉;我国国家审计职能演化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学斌;国家审计制约与监督权力运行: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蕾;论中国国家审计体制变革的进程与方向[D];复旦大学;2009年
2 吕支群;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3 马建波;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柏徐;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控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陈媛;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计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立春;论审计制度的防治腐败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雷珉;论国家审计独立性的法律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单新新;国家审计质量探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周亮;国家审计管理协调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刘永荣;基于利益关系人博弈的国家审计体制选择[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1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63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