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特征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商业银行 + 会计师事务所 ; 参考:《审计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文章分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对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由于信息效应的作用,本地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高;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四大"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中。上述结果表明,"四大"所发挥了较好的监督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选择"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倾向选择小所。如果同时考虑事务所是否为"四大"所和本地所,则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异地"四大"所审计。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更不可能聘请异地"四大"所审计。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auditor selection on the preparation of loan loss in city commercial banks.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audited by the "four" firms are more prepared for loan losses, and that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audited by local firms are more prepared for loan losses due to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However, this effec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audited by the four major banks.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big" play a better role in supervision.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s in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more inclined they are to choose the "Big four" audit. Compared with non-state-owned city commercial banks, state-owned city commercial banks tend to choose small places. If we consider whether the firm is a "big four" or a local one, the higher the shareholding ratio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n a city commercial bank is, the more inclined it is to choose the "four major" audit firms in different places. Compared with non-state-owned city commercial banks, state-owned city commercial banks are less likely to hire foreign "big four" audit firm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71102077;71302131;7147204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 北京市会计类专业群(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4YJA630097)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239.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祝继高;饶品贵;鲍明明;;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银行绩效——基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2 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年03期
3 于鹏;;公司特征、国际“四大”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7年02期
4 刘继红;周仁俊;;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监管风险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07年05期
5 高雷;张杰;;产权性质、不良贷款率与审计费用——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年02期
6 张雯;谢露;张敏;;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年01期
7 陈雯靓;吴溪;;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利润平滑:新会计准则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4年01期
8 李奇凤;宋琰纹;;事务所地域与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能力[J];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世旺;;事务所规模动因及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J];北方经济;2012年02期
2 刘俊;;董事会特征、舞弊风险和审计收费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5期
3 高雷;吴茜;张杰;;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金融类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比较[J];财经科学;2012年01期
4 周中胜;;公司治理质量与外部独立审计效率[J];财经论丛;2008年05期
5 饶翠华;杨燕;;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6 陈冬华;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7 王霞;徐晓东;;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8 郑军;林钟高;彭琳;章铁生;;政治关系能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吗?——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9 高雷;张杰;;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10 潘克勤;审计师的异质性和审计质量差异:文献综述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林;林昕;;审计师规模、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决策——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小林;;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志军;刘明;;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看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4 陈冬华;陈信元;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潘克勤;;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基于2002年度中国前“20大”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客户盈余管理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房巧玲;;我国审计市场收费格局研究——来自证券审计市场的初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张奇峰;张鸣;王俊秋;;公司控制权安排影响外部审计需求吗?——以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及其审计费用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张奇峰;张鸣;王俊秋;;公司控制权安排、审计师选择与市场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余为政;张晶;;事务所预期出具不利审计意见时对客户的减价安抚——基于事务所特征与客户影响力的差异[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于鹏;;地缘联系、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市场绩效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公华;审计质量与GCO决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谢中书;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叶涵;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r,
本文编号:1805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80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