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管理
本文选题:国有企业 + 内部审计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摘要】:文章从管理"目标论"的角度,介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的必要性、绩效考核的难点以及如何进行绩效评价,以努力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提高。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oal theory"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difficulties and how to carry o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l audi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improve.
【作者单位】: 襄垣县侯堡镇潞安集团监察处;
【分类号】:F239.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演;;浅谈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科技资讯;2008年06期
2 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8期
3 郑大榕;;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导向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4期
4 赵桂玲;;国有改制企业中内部审计与监事会的关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7期
5 孙海英;;浅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价值工程;2010年08期
6 李一红,冯琦;浅谈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作用[J];交通财会;2005年07期
7 赵迪;;国有企业内审部门设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年24期
8 罗松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现实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0年10期
9 王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22期
10 张博;;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定位研究[J];会计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水源;;关于国企内控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瑞龙;;国有企业退出机制问题[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卢文梅;刘瑛;刘义民;;企业定位的理性思维[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4 李好好;郑淑华;初安娴;;从内部管理看国有企业如何解困[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林子平;;对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思考[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6 黄淑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崛起和振兴(代序)[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7 周文雄;;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的几点认识[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8 马光辉;;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企业再造[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毕汝珍;;风险投资——促进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0 袁文平;;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编辑部;中国内部审计:云帆直挂又一年[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庄宏伟;空导院内部审计获明显成效[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沈嘉惠;内部审计当好“参谋”[N];中国航天报;2006年
4 记者 刘敏 戴磊;揭秘建行内审状况[N];金融时报;2006年
5 邹珊珊;银行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及现状评析[N];金融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庆平 顾瑜杰;内部审计是关键性工作之一[N];中国审计报;2006年
7 杨素华;加强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汪瑛;市内部审计协会举行成立大会[N];商洛日报;2007年
9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 王光远;关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若干问题(三)[N];财会信报;2008年
10 张晓茹邋池长斌;内部审计快步转型[N];国家电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万成;我国转轨时期企业资本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周权雄;双重任务、共同代理与国有企业创新激励[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徐晨光;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孟令国;中国企业管理层隐性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罗志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孔新宇;国有企业民营化方式的国际比较[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金珍庆;中韩国有企业改制及其相关保护小股东权益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爱军;国有企业财务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肖海翔;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融资体系安排及定价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黄新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徐丽敏;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的债务转移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郭怀平;论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汪敏;关于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7 张晓红;资本结构与国有企业“债转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黄佩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令狐完成;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的经营者变异行为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3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85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