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标准拓展思考
本文选题:绩效审计标准 + 社会公众 ; 参考:《财会通讯》2010年31期
【摘要】: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对政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政府对自身服务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深化。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public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ion, medical treatment, employment security, poverty relie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duction safety and other livelihood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s pursuit of its own service quality is also deepening. In 2002, the report of the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confirmed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market supervision. Four functions of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In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October 2006, it is clearly proposed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To develop social undertakings and solve livelihood problems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国甫,盛明科,刘期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尹秋香;;产业同构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探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09期
2 彭国甫;盛明科;;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新的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3 谢凤华;彭国甫;;基于战略能力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4 刘惠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6期
5 朱厚任,杨善林,朱卫东;BSC: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J];理论建设;2005年03期
6 夏谦谦;;平衡记分卡在我国行政管理绩效评估中的修正[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党政部门绩效示标体系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希晖;陈玲;;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陈锡安;;南京地税绩效管理实证研究总报告[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效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刘秋明;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王家合;城市政府质量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吴江;基于价值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纪凤兰;政府绩效评估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明科;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李锦红;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质监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胡丕志;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图书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关业文;一站式电子政务行政许可服务平台建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文艳;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耿晓军;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税务机关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陈冰;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凤廷;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余有贤;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际测评[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周述东;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绩效评估体系创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清华;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J];审计研究;2004年03期
2 温美琴;胡贵安;;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环境变迁与职责重构[J];审计研究;2005年06期
3 秦荣生;;深化政府审计监督 完善政府治理机制[J];审计研究;2007年01期
4 戚振东 ,王宇辉 ,鲁秦;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陕西审计;2004年06期
5 温美琴;;深圳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与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盛明科,彭国甫;用元评估分析政府绩效评估偏差[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保卿;李芳;;英美政府绩效审计过程规划探析[J];中国审计;2010年05期
2 马莉;;资源环境审计理论动因分析[J];会计师;2011年09期
3 孙丽红;;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4 朱建中;;审计宣传也要学会与百姓“拉家常”[J];中国审计;2010年22期
5 本刊记者;;审计 让问题治根又治本——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所长王秀明解析审计工作报告[J];中国审计;2010年14期
6 ;云南审计厅第三次公开征集专项审计项目计划[J];审计月刊;2011年07期
7 刘苏雨;;我国环境审计实施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1年26期
8 王晖;;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9 赵彩虹;;基于阳光审计视角的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及廉政建设[J];财会通讯;2011年18期
10 魏明坤;;让审计结果公告发挥更高层次作用[J];中国审计;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卫红;;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发现与防范之浅见[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2 赵俊林;;加强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3 方军雄;;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损害与市场反应——中天勤事件的进一步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4 张卫华;;舞弊的防范与检查[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5 高燕;;企业舞弊形成原因及其防范对策[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6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课题组;谭劲松;杨文杰;;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保卿;李君;;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8 谢盛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舞弊审计责任[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张立民;丁朝霞;;审计公告与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的研究——基于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林晓;王志龙;;提高内审人员职业道德 规范与内审质量的关系[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特派员 罗凌;学习十七大报告,树立“公共审计”理念[N];中国审计报;2007年
2 孙丽虹/文;建立审计信任关系[N];中国财经报;2003年
3 李三喜;我看“审计一体化”[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周义兴;“龙多不治水”暗喻政府服务缺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范曙光;审计机关形象建设刍议[N];中国审计报;2007年
6 洪其华;给注册会计师减压[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洪其华;王军布道社会责任 四大行悉数聆听[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伟凯 整理;关于中国审计准则建设的进展和做法[N];财会信报;2005年
9 段侍光;“身份”与“职责”[N];中国财经报;2005年
10 叶雪芳 何元福;欲与“舞弊”试比高[N];中国财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岩;我国林业工程审计制度框架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彭桃英;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行为主体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殿明;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标准体系的构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健;高校绩效审计标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吕穗;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陈燕;审计舞弊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胡乃泼;中国审计结果公告的传播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曹菁;新旧国际审计报告准则比较及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陈彩霞;县级财政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卢滟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张媚;基于公共审计治理理念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杰平;审计风险控制与质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45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04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