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比较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con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nternal audit under the risk environment.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al caution, auditing technical norm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norms, and subsequent education nor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internal audit and government audit professional ethics in China. The similarity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social audit furth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ditions of the auditors the viol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ssistance of external experts.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o br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norms of internal auditors into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l audit standards of our country, and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enalties for internal auditors who violat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norms. And reasonable reference to other relevant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norms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al ethics.
【作者单位】: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F239.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国辉,崔刚,叶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中人文道德秩序的建构[J];会计研究;2003年11期
2 张静春;技术创新、道德风险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2 赵蔚;从治理功能辨析内部审计外部化[J];当代财经;2005年11期
3 马志娟;;家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年12期
4 姚晓春;探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J];企业经济;2005年06期
5 冷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期
6 胡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7 吴秋生,杨瑞平;内部审计:组织价值的增加者[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任德新,张恒,杨鹏程;审计实务中"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及规避策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9 任德新,丁德明;审计实证中“道德风险”的防范[J];审计研究;2005年02期
10 支海坤;;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十大转变[J];事业财会;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成文;成丽;吴涛;;基于企业伦理理论的盈余管理行为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定位和作用[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4 朱锦余;江磊;;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及其应对策略[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5 毛智敏;尹珍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程序探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6 尹珍丽;郑建昆;胡雯;;刍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杨美丽;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亚波;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颜晓燕;内部审计职业风险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施明娟;论新经济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伟;论南京地区傍晚电视新闻节目的得失及其发展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同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汪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7 刘瑞芳;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屈玉阁;中国网通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控制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肖积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赵万华;世行项目管理政策之借鉴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兴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及其解读[J];会计研究;2003年02期
2 劳秦汉;会计道德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3年04期
3 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今池;国外内部审计准则简介[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5年04期
2 张鸣;关于建立我国审计准则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会计;1990年10期
3 田晓鹿,陈国水;在农村开展保险的困扰和设想——对河北省清苑和满城县保险公司的调查[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4 陈俊红;农业保险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5 高大勇;关于审计准则刍议[J];交通财会;1991年11期
6 游源芬;议道德风险[J];福建金融;1992年12期
7 王佑常;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演变与前景[J];上海金融;1992年12期
8 凌浩云;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控制”[J];上海会计;1993年11期
9 王光远;螺旋上升的公认内部审计准则[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10 王斌;论财务代理关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新;邱菀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一类道德风险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李丽君;黄小原;;签约问题中固定支付和适当比例分担激励方式的应用[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于洋;钱锋;王卓;;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国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分析[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钟德新;;试论会计诚信保障约束机制的建立[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6 陈文静;何刚;叶阿忠;杜玉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探讨[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许泽勇;刘志学;;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成因、影响与应对措施[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秦勉;;论会计信息的性质与会计管制[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陈惠雄;;联合基数确定法:一个激励相容的财务学范本[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10 张维蓉;吴祈宗;;我国保险销售的委托-代理特征及对策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甜明 作者系建行宿州分行行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策略[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徐晓;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有个结[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万峰;防范逆向选择道德风险[N];中国保险报;2000年
4 张雷;道德风险和美国股票市场[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农行河北唐山分行 赵卫群 刘耀明;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板市场研究中心 邓维;有限合伙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N];中国证券报;2000年
7 撰稿: 张金林 孙松林;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研究新视角[N];国际金融报;2000年
8 ;解决信任和可靠性问题的两种方式[N];光明日报;2000年
9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N];金融时报;2000年
10 黄福广;信用评估——防范银企代理关系风险的有效方式[N];金融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杨建新;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王小龙;经济发展、劳动分工与最优社会契约[D];西北大学;2002年
4 欧明刚;基金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自力;中国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行为研究:一个交易成本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程文红;信息不对称与风险投资的契约设计[D];复旦大学;2003年
7 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方先丽;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林志毅;股票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相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10 田贞余;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若如;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在中国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唐和平;职业经理道德风险控制——业绩评价与报酬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黄朝文;东亚金融危机与国际资本流动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4 黄大柯;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0年
5 熊锐;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及其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杨哲;保险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时致衡;试论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构筑及功能发挥[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颜飞;完善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9 左登洪;我国债转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陈云川;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2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22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