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
李越冬
张
冬
刘伟伟
*
【摘要】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的相互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选取2007至2011年沪深两
市6227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公司规模、审计复杂性、企业风险、事务所特征、上市公司所处地经济发达程度、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定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相互替代作用,即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根据不同的产权性质讨论该作用机理后,发现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企业收取的审计费用较高,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该现象在国有企业更加显著。【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规定内部控制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外部独立审计则通过审计企业财务报告,对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审计过程中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该评估要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以选择、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从理论上讲,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财务报告就会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其可靠性降低,从而使注册会计师面临较高的审计失败风险。为规避风险,事务所会付出更多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审计收费。另外,随着安然、世通、中航油、长虹等内控失败事件的发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逐步使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更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实施审计相应程序并予以定价。
一些国外学者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作用机理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形成两,认为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种观点:一是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相互替代作用,称为“替代论”
业,尤其是内部审计较为健全的企业,可以降低外部审计的实质性测试范围(Simunic,1980),从而付出较低的审计成本(Raghunandan和Rama,2006;Hogan和Wilkins,2008)。二是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认为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为保证企业良好声誉(Eichenseher和有相互补充作用,称为“互补论”
Shields,1985),管理层和治理层会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会聘请能代表高质量审计的事务所进行审计(Pincus等,1989),从而愿意付出高的审计费用(Hay等,2006)。我国也有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其研究只限于某个行业,如马士振等(2012)研究了建筑类行业;陈宋生、杨双(2010)以自愿披露行为作为内控质量的衡量指标。仅针对某个行业的研究不具有普适性,而且我国对内控披露已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自愿性披露已无法作为内控质量的衡量指标。所以,本文选取是否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指标,以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为视角验证我国审计市场的审计定价是否充分考虑内部控制这一因素,,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的影响予以研究,丰富对二者间关系的实证检验。另外,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同,其与监管机构的关系有较大差异,公司的
重大缺陷
产权性质
审计费用
*李越冬、张冬、刘伟伟,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邮政编码:611130,电子信箱:liyuedong@。
45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3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