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背景下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完善的理论思考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audit committee system by public governance is a new subjec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Through combing the report on the special activities of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audit committee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serious problems under public governance. At the same time, public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has played an obvious effec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involves public affairs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through public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审计委员会在江苏上市公司治理中运作研究》(07SJB790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2 乔春华;我国审计委员会的科学定位[J];审计研究;2003年06期
3 乔春华;蒋苏娅;;审计委员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英;;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督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汤谷良,刘晓嫱,梁凯;集团内审计组织的构建与功能协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毕星君;;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探讨[J];才智;2010年30期
4 何源;白莹;文翘;;财政补贴、税收与公司投资行为[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5 李玲;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2期
6 蒋苏娅;;论和谐财务[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8期
7 薛野;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04年12期
8 高锦萍;公司治理结构与民间审计关系及职能定位[J];财会通讯;2004年12期
9 肖振东;;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演进与改进[J];财会通讯;2006年07期
10 申香华;;营利性组织财政补贴审计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朝霞;钱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2 赵晓林;;论国有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3 金正平;王海东;;我国电信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协助管理层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冬华;李真;新夫;;产业政策与公司融资——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A];2010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万华林;陈信元;;经理人市场、薪酬契约有效性与管理层侵占——基于国有企业经理人“59岁现象”的研究[A];2010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银行业开放与银行治理[A];2010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晓嫱;梁凯;;集团内审计组织的构建与功能协调[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银行业开放与银行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杜兴强;周泽将;;政治联系、审计师选择的“地缘”偏好与审计意见——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2 郑春美;公司治理中的会计治理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徐明;业绩评价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邓建平;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与效率[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邹彩芬;农业上市公司运行环境、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陈淑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钱春杰;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盈余持续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李成;税收对我国企业投资影响的计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肖成民;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利益侵占[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姚禄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洁;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小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雷云;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江敬文;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治理效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伟;董事会政治关联、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7 欧阳翼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8 杨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张前;会计诚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王玲;特别处理公司政府补助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汉文,夏文贤,黎代福;受托责任、信息披露与规则安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上)[J];财会通讯;2003年12期
2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2004年01期
3 濮晓达;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程[J];财会月刊;2003年24期
4 王光远,刘秋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国际变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09期
5 雷光勇;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年08期
6 陈晓,李静;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J];会计研究;2001年12期
7 刘雁华;美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8 乔春华;审计委员会运作的探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吴长勇,陈震宇;公司治理和受托责任:审计委员会的角色[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年12期
10 管亚梅;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桂芳;基于公司治理需求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婷;;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吴清华;王平心;王颖;;审计委员会的财务监督效率:制度成因与改革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华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9年06期
4 蒋苏娅;;论公共治理对审计委员会的影响——以江苏省上市公司为例[J];消费导刊;2009年16期
5 高丽;潘秀荣;郭志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财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探析[J];经济论坛;2007年24期
6 王光远;;试论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J];中国经济问题;1998年01期
7 李莉;谷峻虹;;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审计委员会的视角[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8 赵丹;;浅议审计委员会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1期
9 王相林;;企业内控规范体系重塑审计委员会[J];董事会;2010年03期
10 杨芳 ,陈尧明;浅谈审计委员会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推行[J];财会月刊;200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文;;生态文明与公共治理[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葳;郭鹏;;黑龙江上市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继力;;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和谐社会[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正林;;公共治理导向的城市管理体制创新[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涛;;上市公司治理诊断系统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6 宋琪;金青梅;;论社会中介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晨;何华玲;;“双重风险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困境与重塑[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8 周正明;;完善证券市场功能 促进上市公司治理[A];2005湖南省证券法制研究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刘勇;徐晓林;;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庆;;未成年人网络问题的公共治理——世界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高剑;公共治理如何拥抱市民需求?[N];东莞日报;2009年
2 罗豪才;公共治理的崛起呼唤软法之治[N];法制日报;2008年
3 兵临;公共治理中政府与公民的责任分担[N];检察日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软法:备受现代社会青睐的公共治理手段[N];检察日报;2010年
5 聂平平;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N];光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柏晶伟;公共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石敬涛;“铁腕治污”中的公共治理困境[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繁华;教育公共治理的运行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石敬涛;迷失在奖罚间的秩序与文明[N];法制日报;2010年
10 佛山日报记者 管俊;内调结构外放权限走出公共治理新路[N];佛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伶;公共治理范式下的地方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君;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余劲松;法律环境对投资者股市参与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钟惠波;证券投资基金与上市公司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旭;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凯;中美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演进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王平;城市信息化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庆滨;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程曙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唐艺;中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小琴;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完善之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5 彭伟;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审视[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奇;资本结构调整——上市公司治理的新途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储东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的症结和出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8 唐竹;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监管[D];山东大学;2006年
9 肖裔涛;我国上市公司独立监事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孙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90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39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