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形式选择问题浅析

发布时间:2017-03-10 18:26

  本文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受到中小企业在规模、行业、资源配置、人力资本、业务量等方面的制约,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建立起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甚至难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此状况下,内审业务外包成为中小企业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选择方向。内部审计外包有其利必有其弊,审计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如何用好内部审计外包这把双刃剑,为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相适应的服务,成为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笔者综合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的利弊,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处于两难境地的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审外包;形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2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国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了大部分就业岗位和超过50%的税收贡献。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但就管理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尚处于粗放管理阶段,远没有达到以管理出效益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环境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被引入国内,并逐步为国内企业接受,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国内许多专家、高级经济师、学者、高层次管理人员对此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引进了国外的经验和理论并加以创新,得出了很多可行性方案,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内部审计外包就是,通过订立合同约定权益的方法把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业务全部或部分分发给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或审计团队,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高质量地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达到补充企业内部资源不足、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目标。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完美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利用内审外包,规避内部审计风险,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目标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重点研究,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工作实践给出一些可行性意见,以供参考。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内涵和形式
  要正确运用内部审计外包就要先了解其内涵和主要形式。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内涵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部分由专业审计团队或人员承担的一种审计管理方式,最早倡导和开展这项业务的专业团队有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安永、毕马威、安达信等。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使得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达到为自己增加价值的目的成为了可能。业务外包有助于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质是业务外包,也就是把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专业机构和人员,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为企业管理注入新动力,弥补内部资源不足,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于具体的执行人没有特殊的、非内部人员不可的要求。倡导内部审计外包的专家和管理者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其业务交给外部机构来完成,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节约成本。从成本方面看,内部审计外包只需要支付较少的费用就可以获得优质高效的内审服务,而不是付出更多的人力、培训等费用,这也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外部审计团队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经营经验的专业人才,内部审计外包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依据外包业务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就是企业不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或者仅设立内审负责人负责与审计单位的沟通,所有内部审计业务全部由委托审计单位承担;部分外包根据合作方式可以分为合作内审、补充型外包和管理咨询。合作审计,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审计团队,同时聘请外部审计人员,组成专业的工作组,共同承担审计业务,在涉及企业机密和核心战略时由内部人员审计,对于需要外部人员参与的高专业需求项目双方共同工作;补充型外包是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主要由内部人员为主,外部合作单位为辅,仅在必要时(如专业性需求特高的项目)才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审计;管理咨询式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所聘请的机构是管理咨询单位,其主要工作是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帮助企业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机构规模、业务流程,并帮助企业做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和培训,指导内部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并完善审计计划和管理流程,在企业重大问题和审计风险认定等方面向管理者提出参考建议。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
  内部审计外包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审计外包必然对审计人员公开企业财务和商业机密,尽管不是全部,也会因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泄密;外部审计人员的忠诚度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外部审计机构不可能只服务于一家企业,在一对多的审计服务中,审计质量也无法保证;外部人员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难以针对性的做好服务;外部审计是契约式的利益交换行为,审计人员不会站在雇主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咨询职能也会削弱,外部人员流程化的审计操作也不能得到最客观的审计结论,加大了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会加深企业对审计机构的依赖,为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可能认真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内审团队;审计外包还会导致企业失去培养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的动力,最终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同审计机构具备不同的资质和审计能力,审计机构的选择也必然影响到内部审计外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只是在条件不成熟时,为发展所需而做出的暂时性替代选择,不应该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依赖。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形式选择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要实现内部审计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外包机构和合作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成果;有专家认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以完全外包为好;有专家认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外包形式,按照企业发展的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依次选择完全外包、合作外包、补充型外包和管理咨询。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不能人为预测,而订立内部审计外包合同一般都是以年度为单位固定外包模式,这就难免出现外包模式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匹配,导致审计风险的概率增大;因此可以在合作框架协议中补充条件,按照实际需要变更审计合作模式;另外,要重视的核心是审计合作的内容和对雇佣双方的约束。
  总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不能忽视建立自己内部审计团队的经营管理需求;在不具备内部审计能力时慎重选择合作对象,把内审业务外包,在企业设立专人做好协调、沟通和监督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团队,并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特别是企业发展的成熟期,此时企业已经具备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的能力,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即将进入衰退期的隐忧,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和他们的高效的工作,将为企业创新技术、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二次创业保驾护航,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迟柏龙,刘静.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中小企业推广问题分析[J].审计研究,2009(4).
  [2]王敏.浅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J].经营管理者,2014年(5月中).
  [3]周后红.中国内部审计外包管理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3).
  [4]丁建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及其策略选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 ,6:32(8).
  [5]吴飞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J],2009(18).
  [6]赵伊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8:17(4).
  作者简介:徐 超(1980-)男,彝族,云南昆明官渡区人,本科,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现任职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云南分所,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内部审计。


  本文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50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