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基础的独立审计责权利制度安排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齐齐哈尔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烨;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经济学思考[J];当代财经;2000年09期
2 李兆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5年03期
3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年02期
4 李嘉明,孙志华;审计风险的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5 彭毅林;我国独立审计制度安排的特点、缺陷与改进措施[J];学海;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华夏;欺诈性财务报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华;审计道德风险的化解途径[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2 白建东,李宝虹;审计道德风险:形成机理与化解途径[J];商业研究;2005年09期
3 贾新宇;;浅议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李斌;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产生看审计风险的防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王泽霞;邓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辨析[J];财经论丛;2006年02期
6 洪军社;;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制度的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5期
7 李文贵;;审计师与管理者博弈下的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纵横国际的例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0期
8 熊善丽;;审计师强制轮换的利弊分析与抉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0期
9 石绍炳;朱建红;;审计任期强制轮换的经济学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1期
10 唐东晖;独立审计的博弈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陶萍;吕晓平;周晓静;;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及审计取证风险的防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韩媛媛;;加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2 覃东;我国会计法律责任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余芸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杨永淼;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7 谢卫军;道德风险与中国证券市场均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段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刘峰;审计行为及其经济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韩洪灵;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风华;基于职业视角的民间审计风险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2 徐屹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王敏燕;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上市公司激励与控制视角[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4 杨静;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沟通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钟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龚民;独立审计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万云;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8 石洪萍;论独立审计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唐梅;证券市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彭兰香;中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学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任度研究[J];财经论丛;2000年03期
2 毛志忠;道德还是规则:美国财务欺诈的经济学释义[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3 孔小文,于笑坤;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6期
4 魏刚;非对称信息下的股利政策[J];经济科学;2000年02期
5 刘彤;小股东权益与公司治理绩效改善——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6 陈晓,陈小悦,倪凡;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1998年05期
7 刘峰,郭永祥,任承彝;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经济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3期
8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9 俞乔,程滢;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10 吴联生;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与监管策略[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章;;审计学通俗讲话 第三讲 现代审计的方法 制度基础审计[J];财会月刊;1983年05期
2 葛明;浅议审计模式[J];审计研究;1985年01期
3 王育民;建议在职代会中设立审计组织[J];上海企业;1985年06期
4 葛明;;浅议审计模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年07期
5 ;中国审计代表团出席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和访问澳大利亚的综合报道[J];审计研究;1986年03期
6 杨树滋 ,徐玉棣;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J];审计研究;1986年03期
7 ;编者的话[J];审计研究;1986年03期
8 张瑞j;;采用累计金额抽样方法进行审计抽样简介[J];广西财务与会计;1986年02期
9 韩锡怀;浅议提高审计工作质量[J];税务与经济;1987年04期
10 朱德惠;坚持开拓创新 发挥内审作用[J];审计研究;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红心;张朋柱;;社会面子与合作博弈[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苏州市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业规范(指南)[A];江苏省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3 叶民强;林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投入的博弈与激励研究[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范俊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A];福建省审计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军林;;声誉、控制权与博弈均衡——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博弈分析框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常青;王澍;;审计质量与事务所规模背离——来自审计公费实证的证据[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李光辉;李勇;;道德规范:参与者的博弈均衡[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于丽英;;逆向物流中的博弈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9 刘长庚;钟正生;;企业要素产权结构演变的博弈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建;叶民强;;区域协调发展中污染治理博弈模型的仿真探析[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柴慧;先审后报:提高信息质量的大举措[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胡柏华 冉文戈;严把审计复核“五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N];中国审计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孔凡青;二000年财政审计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审计报;2000年
4 姜宏伟 赵琳;临沂市公安局健全制度促内审[N];中国审计报;2000年
5 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副特派员 刘汝焯;开拓创新 加速南京办的数字化建设[N];中国审计报;2000年
6 严再琢;工程审计力度大 全年审减过千万[N];中国审计报;2000年
7 李永华;练好内功 方能应对挑战[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8 陈伟红;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顺祥;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中航一集团财审部;认真做好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N];中国航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刘根荣;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D];厦门大学;2004年
5 杨照东;货币一体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D];复旦大学;2004年
6 文守逊;上市公司控制人投资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韩冬炎;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徐林;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颜旭若;上市公司监管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夏晖;基于实物期权的技术创新扩散、竞争和交互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迎旭;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黄国亮;审计行为:模式、规范与管理[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3 许菲;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审计质量的对比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主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范静;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中的几个问题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刘燕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监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澍;审计质量与事务所规模脱臼[D];厦门大学;2002年
8 万云;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9 欧阳榕;与社会审计质量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10 石何园;基于公司治理的股利政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8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54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