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寻租动机与审计市场需求:基于民营IPO公司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0-01-27 09:09
【摘要】:本文考察在IPO发行权管制的条件下,民营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寻租动机对审计市场需求的影响。我们采用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在证监会发审委担任专职委员,则该所在IPO审计市场中的份额越高,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审计收费。民营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考虑地缘关系和审计质量的作用。此外,我们也发现在上一年审计的IPO公司数量越多的事务所,其IPO市场份额越高。这些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政府管制权力对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收费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代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2 李明辉;;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3 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 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J];会计研究;2005年10期

4 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年03期

5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1年07期

6 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钟高;杨娟;;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成慕杰,李忠宝;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及其甄别[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3 郭建伟,朱丽英;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4 马国清,赵栓文;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的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5期

5 高宝荣;;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6 曹艳娟 ,黄秀云;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程安林;会计违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5期

8 秦江萍;企业会计舞弊及其控制: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9 潘克勤;审计师的异质性和审计质量差异:文献综述及启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8期

10 娄权;;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审计师选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实证考察[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新鹰;李志远;苏少卿;刘新颖;;论舞弊及其防范与检查[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2 周善文;李昊;;浅析舞弊审计[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3 沈维涛;王贞洁;;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满文;齐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代理成本动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常宁;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何红;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4 叶清辉;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3年

5 刘维;独立审计制度安排与注册会计师行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谢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李明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夏博辉;中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周学峰;公司审计与专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琼;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D];湖南大学;2002年

2 王淼;论完善公司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法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岳志岗;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证券监管、强制披露和法律救济[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5 杨亚梅;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制度环境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王正飞;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与评价[D];湖南大学;2002年

7 覃易寒;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与注册会计师的未来发展[D];暨南大学;2001年

8 覃易寒;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与注册会计师的未来发展[D];暨南大学;2002年

9 侯海燕;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审计[D];暨南大学;2002年

10 杨静;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沟通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华;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王善平,李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3 李有根,赵西萍,李怀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4 蒋义宏;净利润境内外审计差异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B股上市公司年报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5 韩厚军,周生春;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6 王英姿,陈信元;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因素分析——一项基于安永大华合并前后客户构成变化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7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8 陈晓,王鑫;股票市场对保留审计意见报告公告的反应[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9 黄志忠,陈龙;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成长规律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10 陆正飞,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偏好股权融资就是缘于融资成本低吗?[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菲;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审计质量的对比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平,杨明德;浅论政府管理中的“寻租”活动[J];中国改革;1994年11期

2 富林;警惕黑洞:寻租=权+钱[J];中国房地信息;1994年03期

3 卫志民;政府管制与企业寻租[J];中外企业家;2005年03期

4 李晨;;基于寻租理论看我国的商业贿赂[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2期

5 张化强,张化锋;工程监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山西建筑;2005年01期

6 贺卫,王浣尘;寻租活动的经济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年04期

7 张艳红;论政府信用失缺及其解决措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戴飞;国有资产流失中的寻租活动分析[J];财经科学;1996年03期

9 祁文亮;高晓利;;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8期

10 柏培文;;控股股东寻租条件及其价值衡量[J];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芳;周方召;;存在监管的司法寻租行为博弈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金莲花;;关于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祁怀锦;袁皓;;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信号显示机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罗海霞;朝克;段永峰;;经济行为主体造假的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5 汪永成;;公用事业市场化政策潜在的公共风险及其控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刘爱东;刘锦芳;赵金玲;;行业差异、组织结构与审计收费——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经验数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颖斐;邱好;;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市场地位与审计收费[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剑玲;陈莉;;试论第三部门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9 李明辉;刘笑霞;;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定价——基于中国本土事务所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育书;刘沂佩;锺明雅;;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投入与经营绩效之关联性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洪 邓聿文 王讯 汤小俊 钟改 王健生;堵塞寻租黑洞 强化土地管理[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2 司徒望;谨防双限房变权力盛宴[N];市场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限价房”能限价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刘水杏;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制约因素[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5 葛云;多重标准制造多重寻租[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6 吕青;自由裁量权是通向寻租之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反商业贿赂的关键是合理限制权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周城雄;外资寻租本土企业是最终受害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巴曙松;卖地风”缘何越刮越烈[N];中国证券报;2003年

10 刘W毾

本文编号:2573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573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