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导向审计看审计师的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履申;抽样审计法[J];上海会计;1980年03期
2 余坚;企业需要审计[J];上海会计;1982年08期
3 舒自定;认识审计的作用 做好审计工作[J];财贸经济;1982年09期
4 胡仁宽;;香港核数师职业道德简介[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2年12期
5 徐政旦;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上海会计;1983年08期
6 徐政旦;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J];上海会计;1983年09期
7 徐政旦 ,自库克 ,温克尔;内部审计[J];上海会计;1983年10期
8 黄履申;杨继良;;国际审计指南[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3年S1期
9 卢钊;印度培训审计人员方法[J];上海会计;1984年06期
10 ;文摘[J];上海会计;198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葆春;;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定价:一个实证研究[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朱恒金;;新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创新与对策[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五届期间(1997年至2002年6月)的经费收支报告[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纪念特刊[C];2002年
4 刘仲文;;澳大利亚审计师独立性规范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邓顺永;郭奕明;;新加坡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启示[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夏晓君;;浅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及改善[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若干现实问题研究[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嵇海波;;关于如何开展舞弊审计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9 朱锦余;孙爱芬;;企业会计报表舞弊的主要动机、手段与审计策略[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论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如何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华;审计世行贷款项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审计报;2000年
2 杨蕴毅;德勤国际会计公司计算机审计软件(AS/2)简介[N];中国审计报;2000年
3 张瑜;中国注册会计师百年[N];湖南日报;2000年
4 野山;假如小股东“混进”管理层[N];经济日报;2000年
5 鑫;法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上)[N];金融时报;2000年
6 鑫;法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下)[N];金融时报;2000年
7 陈继云;美国审计师独立性框架引介[N];中国财经报;2001年
8 吴溪;审计师变更的特例与思考[N];中国财经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梁克宪;关注“舞弊防范与审计”[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李爽 吴溪;审计师变更及其监管[N];中国财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周学峰;公司审计与专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分析判定及其审计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杨永淼;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D];厦门大学;2006年
7 刘秋明;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王芳;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宏;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赵莎;中国IPO市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海英;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ST板块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2 许菲;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审计质量的对比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3 刘玉琳;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风险预警模型及其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龚民;独立审计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汪江;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文霞;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张奇峰;中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经济学透视[D];湖南大学;2003年
8 李利俊;从美国公司丑闻谈公司治理和市场监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林薇;从审计师的代理人性质分析社会审计的监督机制[D];清华大学;2002年
10 冯浩;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执行谈美国大型公司的内部控制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76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57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