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1:06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独特产物,有别于各国所存在的审计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是我国审计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专有审计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党十八大会议中就曾指出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协助规范我国党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营行为。但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一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开展中没有准确的制度标准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加大了对领导人责任追究的难度,形成了相当的审计风险。因此本文意在通过案例研究,结合当下的新思想、新方法针对性优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索适应新时代、更具实践意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本文秉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于国内外学者对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出了本文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然后再阐述了ZS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概况,根据集团实际情况提出了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深入发掘成因。并以问题成因为目标导向,结合...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研究思路图

架构图,集团组织,架构


资料来源:ZS 集团资料整理图 3.1 ZS 集团组织架构图3.2 ZS 集团经济责任审计现状3.2.1 审计依据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特性,其实施的对象并非某个法人主体或是经济活动事项,而是针对人的审计行为,虽然审计过程中牵涉到审计对象所供职的单位相关数据,但该部分数据为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证据,实际审计客体仍是企业领导干部本身。而审计过程中的审计依据,则分为法规性依据和实务性依据。法规性的依据为国家颁布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审计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条文,这类依据给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政策性导向,约束审计行为的同时,也让审计人员行使的检查、监督权得以保障;实务性依据则一方面来自于现场审计人员获取的、具备合法权力的客观文件、调查数据及访谈

拆分,目标层


按照指标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层次组合,以此优化多层级的经评价模型。标层层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终极目标拆分为具体化的两个评价方向,价方向为基准逐步拆解下层依据或指标。在拆分目标层级时,考虑到审计的性质特殊性,有别于财务收支审计等常规审计方式,是针对人式,主要针对的是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是否完全无违法违纪等。所评价的方面更为广泛,那么仅仅使用直观的相对数来衡量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就会存在不够全面的情况。所以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将定性指标引入评价体系评价范围内,并有效量化,从而避免指标评价的随意性。故本文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性与定量两个目标层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价——以2017~2018年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报的23所高校为样本[J]. 王宗宗.  审计与理财. 2018(09)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客体: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 郑石桥.  财会月刊. 2018(17)
[3]以增值为导向 提升审计成果——C公司经营者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J]. 李巧珍.  中国内部审计. 2018(06)
[4]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原则与方法[J]. 刘宇.  中国内部审计. 2018(01)
[5]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分析及责任界定探讨[J]. 马彦.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8)
[6]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经济责任审计[J]. 丁淑芹,曲鸽,田园.  商业会计. 2017(18)
[7]浅议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和内容的确定[J]. 吕刚.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6)
[8]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优化[J]. 夏永亮.  企业管理. 2017(03)
[9]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施谦,杨继光.  教育财会研究. 2017(01)
[10]经济责任审计对地方政府治理的促进效果研究[J]. 赵国宇,王善平.  中国审计评论. 2017(01)

博士论文
[1]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D]. 刘更新.西南财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濮延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
[2]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刘琳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91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991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