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声誉研究:述评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审计师声誉研究:述评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审计师声誉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动机,对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在2001年安然事件后逐渐增多并引发了广泛关注。现有文献主要从审计师声誉的形成、作用、毁损与修复机制等方面展开。具体而言,监管、行业专门化、审计质量、媒体及法律等是审计师声誉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计师声誉的建立有助于审计师保持独立、提高审计质量和收费等,而审计师声誉的毁损将会导致市场反应和溢出效应,同时也催生了相应的声誉修复问题。本文的综述有助于全面了解审计师声誉的现状并可能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审计师声誉 声誉机制 安然事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11&ZD04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39.0
【正文快照】: 早在美国职业审计发展初期审计界就开始关注声誉问题。1890年普华在美国纽约百老汇成立分所,路易斯·大卫·琼斯被任命为经理,虽然琼斯具有丰富经验且做事认真,但远在英国伦敦的合伙人仍不希望该事务所的声誉与琼斯个人声誉产生混淆,甚至担心未来他的个人行为会影响事务所声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奇峰;;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2 王兵;辛清泉;杨德明;;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9年11期
3 王兵;刘峰;;安达信倒塌:研究发现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年07期
4 陈丽红;张龙平;;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研究述评及展望[J];会计研究;2010年11期
5 朱红军;何贤杰;孙跃;吕伟;;市场在关注审计师的职业声誉吗?——基于“科龙电器事件”的经验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8年04期
6 李连军;薛云奎;;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鸣;田野;陈全;;审计师变更、时机选择与投资者评价[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2 梁广全;;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3 张伟斌;李薇;;投资者保护执行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基于沪深两市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12期
4 秦川;叶建华;;股权结构影响IPO定价吗?——来自创业板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11年36期
5 李海燕;陈悦娟;;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15期
6 房巧玲;张廷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1年12期
7 吕伟;;职业声誉、信息质量与信息吸收效率[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8 赵国宇;;独立审计声誉机制及其缺失下的审计合谋行为[J];当代经济;2012年03期
9 陈胜蓝;陈英丽;;IPO定价与公司内含价值——基于常山药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01期
10 曾宪勇;师思;;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对IPO定价的影响[J];管理工程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奇峰;张鸣;王俊秋;;公司控制权安排影响外部审计需求吗?——以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及其审计费用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余玉苗;王宇生;;债权人监管、公司风险与审计费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温国山;;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盈利反应系数[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裘莹;;浅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事务所差距及改进办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海燕;李新净;陈悦娟;任双梅;;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因子指标体系测量实证研究——基于对西南财经大学各层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俊;陈汉文;;IPO价格上限管制的激励效应与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来自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的经验证据(2001~2004)[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瞿旭;瞿彦卿;戚傲楠;李明;;债务市场存在声誉替代机制吗?——来自审计师选择的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曾建光;王立彦;;ERP系统的实施及其盈余质量效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海燕;李新净;陈悦娟;任双梅;;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基于对西南财经大学各层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玄;不完备审计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赵国宇;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吕凡;上市公司违规处罚公告的信息含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王恩山;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丁庭选;基于公司治理的银行债务融资契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陈丽蓉;非审计服务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袁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张存彦;审计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林克利;企业核心竞争力计量、评价与报告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陈晓媛;政府监管与审计质量改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轶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对审计定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魏振;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令狐清清;审计师声誉机制是否有效?[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吕文慧;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欣;双重维度视角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质量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倩;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相关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吴茜;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万佳;独立审计对公司真实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李锦文;我国创业板高管减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于艳伟;制度环境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厚军,周生春;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2 郭泓;赵震宇;;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3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4 李明辉;;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5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武锡申;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1期
6 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年03期
7 蔡春;鲜文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年06期
8 胡南薇;陈汉文;曹强;;事务所战略、行业特征与客户选择[J];会计研究;2009年01期
9 方军雄;许平;洪剑峭;;CPA职业声誉损害经济后果性研究——来自银广夏事件的初步发现和启示[J];南方经济;2006年06期
10 刘斌,叶建中,廖莹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安然事件后的各方反应[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06期
2 阳钰;安然事件&安达信会计公司[J];时代财会;2002年06期
3 崔建南;;浅谈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0年07期
4 王皓;从安然事件看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J];审计与理财;2003年11期
5 查道林,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4年05期
6 张峰;吴杰;;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5期
7 张瑞;独立性的重要性——由安然事件引发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2年09期
8 方燕萍;安然事件对独立审计制度的启示[J];广东审计;2002年08期
9 边一辉;独立审计监管新视角:声誉机制[J];技术与市场;2005年08期
10 郭莉,林惠芳;从“安然事件”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旭;瞿彦卿;戚傲楠;李明;;债务市场存在声誉替代机制吗?——来自审计师选择的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郝玉贵;危宝云;;审计师声誉对IPO折价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连军;薛云奎;;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溢价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4 朱红军;何贤杰;吕伟;;市场在关注审计师的职业声誉吗?——基于“科龙电器事件”的经验与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崔建涛;;异常会计信息的有效治理[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6 吴栖梧;;建立稳固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舞弊的有效措施[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7 付江;;关于对寿险公司舞弊的防范与检查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杜爱霞;;论防范舞弊的二元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舞弊、内部审计的三方博弈研究[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9 赵红卫;;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析[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王杏芬;;审计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声誉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田文会 ;借力萨班斯法案 甫瀚专攻内审[N];财经时报;2006年
2 方明;审计的未来更艰难[N];财会信报;2005年
3 寸言;审计在经济中的作用[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孙丽虹/文;建立审计信任关系[N];中国财经报;2003年
5 龚兴隆 刘俊茹;会计的困扰[N];中国财经报;2002年
6 李巧宁;屡查屡犯问题要靠制度来解决[N];证券时报;2009年
7 木乔;审计师不能承受之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ACCA专业事务行政总监Roger Adams;在戏剧性变化中转换角色[N];中国财经报;2004年
9 汀汀;由舞弊案例谈风险导向审计[N];财会信报;2009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连起;不独立 毋宁死[N];中国财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投资者保护[D];暨南大学;2012年
2 赵兴楣;基于审计契约安排的独立性互动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路云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张艳;基于审计风险理论的审计报告行为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D];暨南大学;2007年
5 邱国峰;证券审计市场声誉与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国宇;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黄翠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孙永军;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映霞;审计师声誉与IPO抑价相关性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童莹;审计师辞聘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高建臣;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控制机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何敏超;审计失败的股票市场反应与长期经济后果[D];南京大学;2012年
6 令狐清清;审计师声誉机制是否有效?[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典;声誉受损对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收益及审计意见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8 沈嘉惠;公司治理中会计、审计舞弊行为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张晴;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关系之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张静;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审计师声誉研究:述评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36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