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12:56
基于公共受托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结合善治理论内涵及我国经济环境的现实分析结果,将国家治理的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深层次目标,且对国家审计应发挥的治理功能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瓶颈,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国家审计、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并建立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机制,以期提升国家治理效率。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国家治理目标的定位
三、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分析
( 一) 国家审计实现治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二)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分类
1.国家审计的基本治理功能
2.国家审计的衍生治理功能
四、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瓶颈及博弈分析
(一)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瓶颈
1.国家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
( 1) 上下级之间缺乏独立性
( 2) 横向部门之间缺乏独立性
2.审计结果公开性较弱
( 1) 审计结果公告范围较窄
( 2) 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不具体
( 3) 审计结果公告及时性不强
3.社会公众缺乏对审计结果的反馈
(二)国家审计、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1.国家审计与政府之间的信号传递
2.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
3.国家审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
五、建立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信号传递机制的思考
(一)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信号传递机制的构建
(二)我国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信号传递机制的保障措施
1.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保证审计信号传递的可信度
2.增强审计结果公开性,扩大审计信号反馈渠道
3.规范民意征集流程,分析反馈审计信号
4.充分利用有效审计信号,防范国家治理风险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与国家审计的治理功用:基于嵌入理论的视角[J]. 王兵,王长友,李越冬.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4)
[2]国家审计提升政府透明度的实证研究——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朱荣.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3)
[3]关于国家审计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 宋常,田莹莹,张羽瑶. 当代财经. 2014(01)
[4]新时期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选择[J]. 冯均科. 中国内部审计. 2014(01)
[5]论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J]. 王素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02)
[6]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J]. 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2)
[7]治理类型的多样性演化与比较——求索国家治理逻辑[J]. 臧雷振. 公共管理学报. 2011(04)
本文编号:3718817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国家治理目标的定位
三、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分析
( 一) 国家审计实现治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二)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分类
1.国家审计的基本治理功能
2.国家审计的衍生治理功能
四、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瓶颈及博弈分析
(一)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瓶颈
1.国家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
( 1) 上下级之间缺乏独立性
( 2) 横向部门之间缺乏独立性
2.审计结果公开性较弱
( 1) 审计结果公告范围较窄
( 2) 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不具体
( 3) 审计结果公告及时性不强
3.社会公众缺乏对审计结果的反馈
(二)国家审计、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1.国家审计与政府之间的信号传递
2.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
3.国家审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
五、建立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信号传递机制的思考
(一)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信号传递机制的构建
(二)我国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信号传递机制的保障措施
1.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保证审计信号传递的可信度
2.增强审计结果公开性,扩大审计信号反馈渠道
3.规范民意征集流程,分析反馈审计信号
4.充分利用有效审计信号,防范国家治理风险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转型与国家审计的治理功用:基于嵌入理论的视角[J]. 王兵,王长友,李越冬.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4)
[2]国家审计提升政府透明度的实证研究——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朱荣.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3)
[3]关于国家审计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 宋常,田莹莹,张羽瑶. 当代财经. 2014(01)
[4]新时期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选择[J]. 冯均科. 中国内部审计. 2014(01)
[5]论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的监督[J]. 王素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02)
[6]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J]. 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2)
[7]治理类型的多样性演化与比较——求索国家治理逻辑[J]. 臧雷振. 公共管理学报. 2011(04)
本文编号:3718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371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