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研究
本文关键词: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人员 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效用 审计效用均衡 模型
【摘要】:本文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审计效用研究从定性的研究转向定量的研究,旨在寻求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点,并实现审计效用最大化。本文采用投入法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描述。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层次从投入的角度看,可以按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道德观念本身水平梯次高低划分为高、中、低不同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由此构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在研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并研究了其模型曲线及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财贸职业学院;
【关键词】: 审计人员 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效用 审计效用均衡 模型
【分类号】:F239.2
【正文快照】: 一、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效用问题的提出一般来说,专业胜任能力是指相关人员具备从事一定领域的工作或者可以处理好特定行业事项的一种能力。所谓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一个度量。从西方效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看,大体上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年06期
2 谌小红;刘正军;;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年05期
3 胡茂莉;;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实施会计人本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2 宋夏云;;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调查证据[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11期
3 张华伦;胡毅;;企业总会计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2期
4 柳青;;关于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状况的问卷调查[J];财会通讯;2009年06期
5 赵凌云;郭焕书;;就业导向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J];财会通讯;2010年24期
6 蒋红;;初级会计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4期
7 胡志民;;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探讨[J];财会月刊;2007年09期
8 刘锦恒;;我国会计职业资格管理发展历程、问题与反思——基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J];财政监督;2011年08期
9 李良敏;;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财政监督;2011年08期
10 许萍,曲晓辉;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韩波;杨超;;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祝素月;孟晓俊;;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静然;;会计学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夏云;曹小秋;;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长青;;对企业会计人员能力结构下的会计教育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夏云;;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102位国家审计人员的初步调研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崔也光;郑月清;;我国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初探[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8 徐伟;;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会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9 徐伟;;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胜任力模型初探[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宋夏云;;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能力框架研究——基于121位国内专家的调查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伟;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4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洁;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琰;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与测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柯金秀;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杨志勇;基于风险管理的A集团内部审计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晓娜;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初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陈勇;基于可靠性的独立审计质量分析框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项从华;关于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王德义;基于股东价值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张玉亮;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迟玉收;会计职业展望[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杨晓梅;初级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缺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远;有效利用风险评估 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J];财会月刊;2002年10期
2 罗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9年03期
3 周燕;张向东;;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层面解析[J];审计与理财;2005年S4期
4 王光远,陈汉文,林志毅;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试析通才与专才之争[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5 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0年09期
6 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年03期
7 周齐武,钟西飞,吴安妮;中国会计教育与研究之现况——海外中国会计教授之见解与建议[J];会计研究;1997年11期
8 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J];会计研究;1998年03期
9 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财会研究;2004年06期
10 赵保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文,林志毅,李树华;关于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准则的讨论[J];财会通讯;1998年06期
2 周云凌;;再论主客观交融的会计职业道德构建[J];财会研究;2008年11期
3 德力格尔;;专业胜任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财政部印发新修订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J];交通财会;2013年09期
5 王立彦,徐惠玲;会计职业团体与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教育[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01期
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J];财政监督;2007年02期
7 ;财政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J];中国农业会计;2007年04期
8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J];中国工会财会;2013年12期
9 宋夏云;;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调查证据[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11期
10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J];齐鲁珠坛;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夏云;曹小秋;;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白华;;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纪新;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中国区分会完善组织架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杨道龙;应重视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N];中国审计报;2010年
3 夏明;四川今年审计干部培训注重提升专业胜任能力[N];中国审计报;2011年
4 高晓兵;会计人才应具备的非专业素质(上)[N];财会信报;2006年
5 记者 郝新华;注会具有专业、人才、品牌、承诺等多重内涵[N];财会信报;2012年
6 鲍秉军;“经济警察”也要新思维[N];中国财经报;2005年
7 章美珍;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N];经济日报;2003年
8 郑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N];经理日报;2012年
9 张连起;沟通核动力[N];中国会计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玉亮;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项从华;关于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思考[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申璐;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向炜;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内审效用均衡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1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64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