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绩效棱柱
【摘要】: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变化和更加侧重风险管理的背景下,价值增值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导向,为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谋取利益和创造价值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历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不仅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同时对公司治理和内控起到监督、评价的作用。随着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职能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上,而扩展到如何最大程度增加企业价值,由此完成从传统型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大转变。内部审计的地位愈加重要,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企业整体目标紧密相连的、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判断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就我国来说,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相对匮乏,这不利于内部审计部门更好地为企业发挥增值效用。因此,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探讨内部审计的增值机理,为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理论指导和一定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问题、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综述分析,以此了解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找到本论文的研究起点,并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及其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增值机理、绩效和绩效评价的概念界定等,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我国目前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再次通过对比分析四个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根据各自优缺点和适用性,确定综合使用绩效棱柱法和平衡计分卡作为本文绩效评价的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层次分析法为指标权重赋值,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内部审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选取了某公交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评价对象,通过绩效评价模型的具体运用验证其可行性。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绩效棱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9.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14-15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本文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8-25
- 2.1 内部审计18-20
-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20-23
- 2.2.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20-21
- 2.2.2 内部审计的增值机理21-23
- 2.3 绩效评价23-25
- 第三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25-27
- 3.1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现实状况及存在问题25-26
- 3.2 解决问题的思路26-27
- 第四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27-41
- 4.1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原则27-28
- 4.1.1 战略导向性原则27
- 4.1.2 成本效益性原则27-28
- 4.1.3 可操作性原则28
- 4.1.4 可发展性原则28
- 4.2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方法28-32
- 4.2.1 业绩评定表法28-29
- 4.2.2 经济增加值法29
- 4.2.3 平衡计分卡29-30
- 4.2.4 绩效棱柱法30-32
- 4.3 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的具体构建32-41
- 4.3.1 指标体系构建32-37
-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37-39
- 4.3.3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39-41
- 第五章 绩效评价模型在Z公交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应用41-49
- 5.1 公司简介41
- 5.2 绩效评价41-48
- 5.2.1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41-45
- 5.2.2 Z公交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模糊评价45-48
- 5.3 Z公交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结果分析48-49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49-51
- 6.1 研究结论49
- 6.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工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昭永,田茂祥;谈内部审计的机遇、挑战与发展[J];广西会计;2000年04期
2 靳瑞霞;简述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0年05期
3 鹤翔;论内部审计的几个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赵弘宝;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5 李建玲,赵文田;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07期
6 张继良;内部审计与管理创新[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09期
7 张继勋;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8 张秋;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9 刘雅娟;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10 冯全保;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的实质[J];审计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新伟;;集团内部审计浅析[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文广;王玉海;念延辉;;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的途径[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2006年度“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综述[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4 ;2006年度“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专题获一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5 ;2006年度“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专题获二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6 北京市朝阳区审计局课题组;赵燕川;张延军;;由A公司内部审计转型引发的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思考[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7 ;前言[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8 ;2007年度“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综述[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9 ;2007年度“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专题获一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10 ;2007年度“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专题获二等奖的论文[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中国内审协会再获索耶奖[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如何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3年
3 张成义;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内部审计条例》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赵天燕;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5 杨鸿雁;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审计[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6 记者 阿贵;我省内部审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钟国栋;中小企业缺位内部审计 经营风险急需经济医生[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中国保监会发展改革部副主任 房永斌;加强内部审计 深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N];中国保险报;2007年
9 齐洪涛 尹从军;浅论建设一流内部审计[N];中国航天报;2006年
10 本报通讯员 许克敏;我国代表团出席2006亚洲内部审计年会[N];财会信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晓莲;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石恒贵;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瞿曲;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庄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有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张晓瑜;中俄审计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郭巧玲;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9 黄海;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姜波;内部审计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曹红;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鲜梅;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闫乃福;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柳红;内部审计增值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学领;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云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96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79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