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28 11:10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探析
【摘要】:自审计委员会在美国诞生以来,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深受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青睐,审计委员会作为强化公司治理作用的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常设的一个专业性委员会,,其职责是通过监督和沟通内、外部审计以及审核内部控制系统效果与效率来提高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从而起到监督和制约公司管理层的作用和保证公司管理层所受托责任的履行。21世纪以来,美国相继发生了多起举世震惊财务舞弊案件,一些诸如安然、世通等大型上市公司一夜间灰飞烟灭,人们对于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极度缺乏信心。为了挽回民众的信心与信任,审计委员会制度一时间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美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该法案强化和完善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对其他国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后果严重的财务舞弊、造假事件,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无疑这些公司治理作用的缺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大量学者和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深受发达国家推崇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希望像发达国家一样用这个制度来加强公司治理作用。2002年我国发布了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准则,该准则是国内首次涉及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官方规范,其正式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责进行了简要的规定。随着国外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完善。2007年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则,该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审计委员会年度履职情况报告。这份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针对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两次审议意见,对外部审计工作督促情况,对外部审计工作的总结报告以及对下一年有关外部审计机构选聘的决议书。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研究与实施起步较晚,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没有被认知和改进。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由于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审计委员会未能发挥其强化治理的作用。 本文通过规范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运行、产出的流程,在动态中发掘该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以一个全面、直观的角度去看待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文章大体上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写作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及本文相关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我国现行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通过对审计委员会制度流程的研究,发现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主要有三大问题,1,审计委员会构成不规范;2,运行模式混乱;3,履职信息报告与评价机制薄弱。造成这三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组成:审计委员会制度规范不全面,独立董事制度不合理,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化,公众对审计委员会履职关注度不高。第四部分借鉴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经验。美国是审计委员会制度诞生和发展最完善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都是以美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为基础建立和发展的。通过与美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总结出适合我国情况的改进之处。第五部分根据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自身问题以及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措施。本文通过发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改善的措施,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公司治理 信息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9.2;F276.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0 引言12-17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0.2 文献综述13-16
-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3-14
- 0.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4-16
- 0.2.3 文献评述16
- 0.3 文章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16
- 0.4 文章基本框架16-17
- 1 审计委员会制度概述17-22
- 1.1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背景17
- 1.2 审计委员会概念17-18
- 1.3 审计委员会职责18-19
- 1.4 相关理论基础19-22
- 1.4.1 公司治理理论19-20
- 1.4.2 委托代理理论20-21
- 1.4.3 信号传递理论21-22
- 2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2-33
- 2.1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22-30
- 2.1.1 审计委员会构成的不规范22-25
- 2.1.2 审计委员会运行模式混乱25-28
- 2.1.3 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报告与评价机制薄弱28-30
- 2.2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0-33
- 2.2.1 审计委员会制度规范不全面30-31
- 2.2.2 当前独立董事制度不合理31
- 2.2.3 一股独大现象严重31-32
- 2.2.4 公众对审计委员会履职关注度不高32-33
- 3 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经验借鉴及启示33-37
- 3.1 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经验33-35
- 3.1.1 重点聚焦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增强33-34
- 3.1.2 始终坚持建设审计委员会制度34
- 3.1.3 全面确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地位34-35
- 3.2 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5-37
- 3.2.1 增强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要求35
- 3.2.2 加深对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认识35-36
- 3.2.3 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规范36-37
- 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措施37-45
- 4.1 加强对审计委员会构成的约束37-39
- 4.1.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37-38
- 4.1.2 建立公平、客观的选任制度38-39
- 4.1.3 建立适当的考核激励机制39
- 4.2 提升审计委员会运行模式的有序性39-42
- 4.2.1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40
- 4.2.2 明确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界定40-41
- 4.2.3 增强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的主导职权41-42
- 4.3 健全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报告与评价机制42-45
- 4.3.1 建立恰当的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机制42-43
- 4.3.2 构建内外结合的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评价机制43-45
- 5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2 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8期
3 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下)[J];财会通讯;2004年01期
4 万宇洵;杨朋;黄文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遴选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5 胡苏;涂建明;贾云洁;;审计委员会的关键成功因素与治理绩效评价[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6 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国际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年02期
7 杨忠莲,徐政旦;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4年01期
8 谢德仁;独立董事是装饰品吗:从报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来看[J];审计研究;2004年06期
9 吴水澎;李斌;;上市公司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息;杜玉鹏;徐志扬;;审计委员会与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经验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935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93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