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中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字: 冷链物流 RFID 质量追溯
一 冷链物流概述及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是一种专业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化工产品、医药用品、生物制品等。近年来,我国的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在8%以上,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已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虽然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巨大,但我国冷库资源和冷藏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国内冷藏保温车数量有限,冷藏运输率仅为15%左右,虽说冷链物流的供给小于需求,但因其投资大,回收慢,导致冷链物流市场“热”不起来。
人就有一辆冷藏车到B的过程,它是一个商务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因此,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来说,信息化才应该是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成本高的关键问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主要指有网路基础设施的建立,,在市场运行中对消费者的信息传达以及企业自身信息化的应用,这就需要很多高新技术的介入。总之,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信息化程度以及技术应用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质量追溯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作用
质量追溯体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项工作或一个工序,都要记录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做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这些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流转。必要时,很容易搞清责任者的姓名、时间和地点,职责分明,查处有据,这可以极大加强职工的责任感。我国大中型企业都很重视产品的质量追溯管理,甚至实行跟踪管理制度。产品出厂时还同时附有跟踪卡,随产品一起流通,以便用户把产品在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给生产者,这是企业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在冷链物流管理中,构建有效的质量追溯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规范化。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在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和追溯规程上都必须保持统一,也就是要通过有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细化各类市场和经营者的追溯管理责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求各种产品,如肉类、蔬菜、奶制品等适用冷链物流的各种产品同样满足以上的追溯要求,因此会形成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中相应的技术标准、经营标准和产品标准等,这些有机统一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必将给冷链物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经营规范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其次,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推广农超对接的产销模式。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实施电子结算和电子商务,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交易流程,优化内部管理,这些都为建设追溯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原则建立的全国互连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网络,可以健全考核管理及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承担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统计分析、信息服务等功能。这些都为流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条件。 “农超对接”等组织化、少环节的产销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在冷链配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由于链条过长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最后,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中实行产品安全标志及追溯管理,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有效解决其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使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全面提升产品的品质管理能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信息的实时分享。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从而使企业在整个运输环节中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冷链物流中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
正是由于冷链物流在发展建设中存在问题,导致其中有关产品质量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突出。产品质量问题和冷链物流息息相关。如何在冷链物流的各环节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应把握 “宽度”、“深度”和“精确度”三个维度。宽度,是指所包含信息的范围,应记录哪些字段,如保质期、相关责任人、冷藏库和全程运输的温度等。深度,则指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是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
根据冷链物流的对应环节,质量追溯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冷链物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适用于冷链物流的大多数产品,如食品、药品等,其质量安全问题更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如何改善冷链物流管理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处在初级阶段,建立有效的质量追溯系统还需要时间,其中应用的技术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至于真正在实践中应用还要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如RFID标签的制作成本,识读器的识读精准度等。
参考文献:
[1]Agricultural Trade Office,U.S.Embassy Beijing(ATO Bering),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CFLP).U.S.China Cold Chain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Conference[Z].Beijing: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Beijing of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2009.120一121.
[2]牟惟仲,王继祥.2009年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物流技术协会,2009:31—40.
[3]何绍书,肖大海.2001年中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冷藏链配套装备展示会论文集[C].南宁:中国刺冷协会、全国商业冷藏科技情报站。200l:35—36.
[4]戴定一.以服务标准为核心,推动冷链行业进步[J].中国食品物流,2008(4):14一16.
[5]兰洪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20—23.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