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我国西部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03 18:53

本论文为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KRM41《陕西省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通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为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损失,以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

1我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西部农产品物流初步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由于西部特色生鲜农产品物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积极投资兴建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部分大型连锁企业也开始建立技术难度较高的特色生鲜农产品、果蔬等配送中心,已经初步构建起西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及物流体系。随着西部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流通主体都积极地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西部特色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1.2 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且效率低下,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以及信息网络平台等设施比较落后,致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一些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尚处于空白,仅有少数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另外,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虽与东部相比差距不显著,但西部以身体素质为主的搬运和装卸工等从业人员的水平要明显低于东部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大专院校从业者。

1.3 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物流网相关数据显示,2008 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35 万亿元,并以26%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业及食品产业的发展。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潜力大大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2 我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2.1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果,完善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平台热线、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在进货、配送环节的广泛应用,能提高工作服务效率;同时建立货运车辆调度信息系统,优化货运路线,以提高货运效率。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物流的传播路径,增加透明度,可以使传统的二维市场突破空间的概念成为多空间市场,使物流信息变得流畅,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交易方式,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2.2 物流人才培养多元化

荷兰的物流从业人员中约92%的人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资格证书,而且物流专业的课程形式多样,理论结合实际操作,从人员方面保证了当地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水平。冷链物流的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要维持我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需要,必须重视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的培训及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升我国西部现有科技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培养一批能成熟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的战略型物流人才、管理型物流人才和技能型物流人才。

2.3 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扶持作用

美国政府通过法律和财政政策的方式从宏观上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创造了供求平衡及价格稳定的条件;日本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直接提供资金,完善公路交通网等设施。我国政府在对西部农产品发展的政策优惠方面已初见成效,例如乌鲁木齐海关结合新疆口岸进出口特点,打造了农产品的“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接单、审单等报关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随到随验,建立了从存放、装卸、运输到出境环节的“快捷通道”。政府采取的多种有力政策对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扶持作用。

3 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3.1 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1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一方面,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日渐成熟和发展,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亦随之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在西部冷链物流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却显得相对有点“冷”。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而且冷藏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非常少,铁路冷藏运输中大部分是陈旧的机械性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此外,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的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很多冷库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而当生产淡季或者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

物流供应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超过20%的食物由于冷藏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欧、美、日等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

3.1.2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新鲜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但包装粗糙、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有上万吨的果蔬腐烂,经济损失严重。一些国家进口我国的农产品重新包装后,进入本国市场,其市场价远比进口时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关税下调,国外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更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3.1.3西部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管理有待完善

一方面,农产品冷脸物流管理能力不足,体系不健全,管理队伍十分薄弱,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大多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经验,加之一些地方机构性质不明,职能不明确,缺乏经费和硬件设施,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另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设施、设备以及操作规程、温度控制等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农产品的保质期、外包装以及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的检查力度不够,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管体系也有待完善。

3.2 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2.1政府部门需增加调控力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农产品流通、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从政策法规、规划布局、实施促进、资金扶持等方面,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高效率的组织保障,并以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为契机,促进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发展。

3.2.2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革新物流技术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撑,而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较差,导致了基础设施发展不健全。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大对西部特色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物流设施、配送装备和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低温状态,任何疏漏都会导致质量的破坏,甚至造成货物的完全毁坏。不断进行农产品冷冻冷藏方式和包装保鲜技术的革新,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因此,要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积极建立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满足冷链物流要求。

3.2.3引进和培养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专业技术队伍

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一大因素。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以从事运输和仓储类的居多,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企业很少,因此物流从业人员多从事低技能、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若想提高我国西部农牧业的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我国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设置物流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尤其是培养农产品物流的专门人才院校更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建立农产品物流教育培训中心,对农民及社会无业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人才需要。

3.2.4结合地区特点,建立高水平的西部农产品物流中心

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是农产品物流的枢纽,承担着加工、配货、储藏、运输等职能,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网络,可以衔接西部农村和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特色农产品的配送,同时采用多级多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以利于实现西部地区农产品配送的灵活调度和快速反应,达到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时间、地点、数量准确等目标,并力争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品芳. 西部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 2007(10).

[2]袁平红, 武云亮.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06(10).

[3]贾卫丽. 农产品物流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0(1)

[4]唐步龙.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李凌  西安财经学院



本文编号:16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