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宣告的市场反应与财务顾问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 并购 财务顾问 声誉 出处:《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资本工具得到运用,其中并购重组业务的蓬勃发展正是近10年来最重要的一个趋势。并且从2012年11月16日至2014年初,中国A股的新股发行被暂停。以此为契机,大量上市公司大举收购非上市公司,从而迎来了一个并购高潮。在这些上市公司风光背后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财务顾问的身影,他们帮助上市公司寻找并购标的、撰写收购方案、整合战略和发展规划等。实际上,在每年全球最大的100起兼并收购交易中,超过90%的交易都雇用投资银行作为财务顾问来协助完成兼并交易。本文选取了2008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全部收购兼并的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宣告日的市场反应与财务顾问的作用。本文处于谨慎的考虑选取了(-2,+2)与(-7,+2)两个窗口期进行研究,两个窗口期内均获得了显著为正的收益。根据实证结果,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信息泄露的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宣告日之前的涨幅与总事件期涨幅后,发现财务顾问的参与,有效地减少了宣告日之前的涨幅占总事件期涨幅的比例,并且有声誉的财务顾问能减小得更多;2)财务顾问的声誉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宣告的市场反应成正相关关系,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市场对于有财务顾问参与的并购项目给予更好的市场反馈。财务顾问在交易之中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到标的物的价值;3)针对不同类型的并购重组交易,财务顾问的声誉与上市公司并购宣告的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对于关联交易的并购项目,市场对财务顾问的参与有正面反馈;4)在标的物为股权的并购交易中,市场对财务顾问的参与有正面反馈,但对于标的物为资产的并购交易则没有显著的正面反馈;5)最后本文研究了公司在仅用现金支付的情况下,市场对于财务顾问参与的反应并不显著。但对于使用其他支付方式的情况下,市场对于财务顾问的声誉有显著的正相关。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apital market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en and improved, and more and more capital tools have been use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 & A busi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 in the past 10 years. From November 16th 2012 to early 2014, the new stock issue of A shares in China was suspended as an opportunity. A large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acquired a large number of non-listed companies, thus ushered in a wav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hind these listed companies can often see some financial advisers, they help listed companies looking for merger targets. Writing acquisitions, integrating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fact, in the world's top 100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very year. More than 90% of the transactions employ investment banks as financial advisers to assist in the comple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is paper selects all M & A transactions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8 to 2013 as research subjects.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rket reaction 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 advisers in the announce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y the method of event research. 2) the two window periods were studied, and the positive return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two window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Get the following main result: 1) there is information leakage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crease before the announcement date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event period, we find the particip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It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crease prior to the announcement date to the total event period, and reputable financial advisers can reduce it even more; 2) the reput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arket reaction of announce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is significant at the level of 1%. The market gives better market feedback to M & A projects involving financial advisers, who reduce the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and make investors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matter better; 3)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 & A transac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put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and the market reaction of M & A announced by listed companies is also different. The market has positive feedback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4) in the M & A transaction where the subject matter is equity, the market has positive feedback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feedback on M & A transactions in which the subject matter is an asset; Finally, the paper studies that the market reaction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is not significant when the company pays in cash only, but in the case of using other payment method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rket and the reputation of financial advisers.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平;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经营业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年07期
2 姜明;上市公司并购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2年09期
3 杨宝林;积极发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张文璋,顾慧慧;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09期
5 王新红;;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管理;2002年17期
6 姜巍,蒋荣健,张绪立;中介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3期
7 关悦;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征分析[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8 吴春竹;完善并购立法还有多远——《上市公司并购管理办法》颁布后的思考[J];现代企业;2003年05期
9 ;吴晓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投机色彩浓厚[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12期
10 王珏,罗文志;上市公司并购的三大赢利模式[J];经济导刊;200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朝阳;;上市公司并购的投资视角分析[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2 李丽华;高英;;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有关问题分析[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丽华;高英;;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有关问题分析[A];“银座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4 金永红;薛婷婷;王晖军;;金融类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陶洄洄;应益荣;;上市公司并购方式的“路径依赖”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秉力;;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7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韦省民;张爱荣;;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持续性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袁立;徐焕迪;;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成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志学;彭艳;;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差量分析模型及应用[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捷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须上报方案概况表[N];证券日报;2008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傅盛宁;上市公司并购大幅增加[N];深圳商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郭钇杉;分道制挥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万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发行股份仍需核准[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许志峰;松绑上市公司并购重组[N];人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马婧妤;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办法全面修订 大幅取消审批[N];上海证券报;2014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张琨;上市公司并购潮步入新阶段[N];深圳商报;2014年
8 见习记者 胡志毅 阮润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平均净利增94%[N];证券时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支玉香;上市公司并购入佳境 海外优质资产受欢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本报记者 万晶;上市公司并购影视资产频繁停摆[N];中国证券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军;四川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模式与绩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杨晓嘉;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田满文;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效率评价与制度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邹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方式的博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周军;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并购中代理问题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黄兴孪;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彭源波;农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1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49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