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隐性契约、研发能力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2 09:17
【摘要】: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在深交所正式挂牌成立。随后不久,学术界对创业板尤其是对创业板资本结构的研究又成为一热点。目前学者主要是针对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等方面研究其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尚未突出创业板的自身特点。创业板本身高、新且规模较小的特征决定了它区别于其它主板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其特有的影响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成为本篇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目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们的突出特征是研究与开发(缩写RD)投入高、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高附加值、成长速度快,这决定了这类实体资产专用性程度高、资产清算价值低、后续服务周期长、隐性负债存在量大。研发投入呈现了企业项目专业性、复杂性、保密性的特点又提高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受企业不完全契约的影响,资产专用性、隐性负债与研发能力会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影响不同融资方式的代理成本,由此我们发现隐性契约与研发能力成为影响创业板资本结构的两大关键因素。本文以资本结构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根据创业板自身特点,从隐性契约角度和企业的RD内生经济增长角度来研究创业板这种创新型企业中资产专用性、隐性负债与RD能力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章以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27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9—2011三年横截面数据,首先选取15个研发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评分,衡量企业研发能力。随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资产专用性、隐性负债与研发能力指标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三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负债比率与研发能力显著负相关。从隐性契约角度看,资本结构与资产专用性显著负相关,与隐性负债负相关但关系不显著,资产专用性与隐性负债交互关系与资本结构不显著。由此文章得出如下研究结果:第一,创业板企业低水平财务杠杆的原因在于隐性契约的存在及潜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权,特别是高度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引起的影响;第二,专用性资产是企业履行隐性负债的重要传递信息,但在融资决策时,隐性负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两者的交乘项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也不显著。这侧面反映出我国创业板市场中隐性契约的传递机制不健全,隐性负债与专用性资产对资本结构的共同作用尚不成熟;第三,创业板拓宽了高成长高技术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创业板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但其中表现出的问题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对创业板研发能力的评估体系还不健全,研发费用比例较低,对研发能力的投入对企业长期债务融资有一定影响,但对短期债务融资影响甚微。针对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创业板市场应构建完善的融资体系,规范市场监管制度;同时注意防范风险,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适度进行债务融资,降低资本成本;加强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异质性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业板企业应加强后续服务,提供完整契约,履行隐性负债。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完整性,特别是对研发能力,专用性资产这些反映创业板特征的重点项目的披露。由于专用性资产、研发资产的投入多具有无形性,公开相关资产投入的信息与用途,有利于增强股东的投资信心。 本文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与意义、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框架与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为文章综述与评述;第三部分阐述了隐性契约、研发能力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基本理论,介绍了隐性契约与研发能力的内涵;第四部分是基于隐性契约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来研究资产专用性、隐性负债与研发能力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并提出假设;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能力进行评价,随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隐性契约与研发能力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第六部分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晓蓉;周殿昆;;隐性契约中的信用问题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何卫红;;基于隐性契约的财务保守行为解释[J];财会月刊;2008年20期

3 ;隐性契约[J];财务与会计;2009年24期

4 陈冬华;章铁生;李翔;;法律环境、政府管制与隐性契约[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5 肖超;;基于隐性契约的资本结构理论分析[J];财会月刊;2010年12期

6 肖超;;基于隐性契约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18期

7 唐晓华,王丹;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8 程宏伟;何剑平;;隐性契约与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姚先国;王光新;;中日雇佣制度的比较——隐性契约理论的视角[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孟令国;;隐性契约中信用机制的作用及其构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许卫 江苏省行政学院;企业隐性契约管理体现人文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智;激发推动医患互信的能量[N];潮州日报;2013年

3 ;和谐社会:社会契约的重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宏伟;隐性契约与企业财务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晶;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及企业—媒体隐性契约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郑颖;基于合作研发组织下的隐性契约稳定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贾汉星;隐性契约对跨国RJVs绩效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4 李艳茹;隐性契约、研发能力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娜;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晁楠;管理层规避负盈余意外的动机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2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462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