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综合开发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综合开发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作为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在未来的公共交通建设与发展中将处于优先地位。这就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体不仅要有建设和运营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造血机能和自我弥补能力。从国内外轨道建设的成功经验看,对轨道站点及周边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努力做到轨道附属土地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实行“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是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是政策、技术、社会文化的联盟,嵌入到由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资本主义政策、自然环境等交织成的特定网络中,具有他的特殊性,并不能照搬硬套。因此,本文依托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课题—重庆市轨道交通上盖及站点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基础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开发实践经验,结合重庆市轨道站点物业开发现状,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工具,对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综合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轨道站点物业综合开发实践经验和文献的梳理分析,确定了“轨道+物业”开发模式,并对国内外典型城市对其的应用创新进行了介绍。因此,重庆在实施“轨道+物业”模式时,重点将是对其进行创新突破。(2)通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开发及规划数据的处理分析,将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物业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量化;并在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的基础上,从开发规划、开发土地、土地收益三个方面对轨道物业开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陈述。(3)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对“轨道+物业”模式重庆化进行分析,指出重庆市“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涉及到政府、轨道集团、重庆市民、社会等复杂的人与非人的多个行动者主体参与。(4)绘制出了重庆市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参与,多政策结合的“轨道+物业”开发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图,并就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的“定位”、“方式”、“路径”进行的详细描述;(5)选取两路口控制中心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及拟开发地块信息进行剖析,指出在轨道站点物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相关企业组织实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各主体的利益共享,便能推进轨道站点物业的高速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关键词】:站点物业 “轨道+物业”模式 TOD理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3.47;F572.8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7
- 1.3.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1.3.2 国内文献综述13-16
- 1.3.3 文献综述小结16-17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7-19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4.3 技术路线18-19
- 1.5 本章小结19-21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29
- 2.1 相关概念界定21-22
- 2.1.1 轨道物业21
- 2.1.2 轨道物业综合开发21-22
- 2.2 理论基础22-27
- 2.2.1 TOD理论22-24
- 2.2.2 行动者网络理论24-27
- 2.3 本章小结27-29
- 3 相关城市轨道站点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29-39
- 3.1 香港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29-32
- 3.2 内地城市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32-35
- 3.3 国外城市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模式35-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4 重庆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综合开发现状及潜在价值39-57
- 4.1 开发现状39-45
- 4.1.1 上盖物业开发现状40-42
- 4.1.2 站点空间开发现状42-45
- 4.2 轨道站点物业开发现存的问题45-48
- 4.2.1 开发规划方面45-46
- 4.2.2 开发土地方面46-47
- 4.2.3 土地收益方面47-48
- 4.3 轨道站点物业潜在价值分析48-55
- 4.3.1 上盖及站点空间开发规划48-51
- 4.3.2 上盖及站点空间开发商业价值分析51-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研究57-73
- 5.1 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解析57-60
- 5.1.1 研究对象解析57-58
- 5.1.2 研究工具选择58-59
- 5.1.3 研究工具的适用性分析59-60
- 5.2 重庆“轨道+物业”模式的行动者网络构建60-63
- 5.2.1 问题呈现阶段60-61
- 5.2.2 权益赋予阶段61
- 5.2.3 征召与动员阶段61-62
- 5.2.4 异议阶段62-63
- 5.3 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运行方式解析63-71
- 5.3.1“定位”分析64-66
- 5.3.2“方式”解析66-68
- 5.3.3“路径”梳理68-71
- 5.4 本章小结71-73
- 6 重庆市“轨道+物业”模式验证分析73-83
- 6.1 项目简介73-74
- 6.2 运作分析74-77
- 6.3 定量论证77-81
- 6.4 实施建议81-83
- 7 结论与展望83-85
- 7.1 主要结论83-84
- 7.2 研究展望84-85
- 致谢85-87
- 参考文献87-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动态关注[J];上海质量;2011年02期
2 吴娇蓉;毕艳祥;傅博峰;;基于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的客流特征和换乘系统优先级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11期
3 吴丹;游岳;;调整土地利用模式和开发强度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9期
4 杨忠伟;陈红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5 王淑伟;孙立山;荣建;;轨道交通站点超大客流管控措施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4年01期
6 林坚;宋丽青;马晨越;;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调控及动因——以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为例[J];城市规划;2011年08期
7 李颂熹;;关于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项目(TID)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8 周进均;周涛;毛晓汶;;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用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交通企业管理;2013年04期
9 李志平;周欣荣;;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研究——以天津地铁一号线为例[J];城市;2013年12期
10 陈满达;李晓龙;;基于历史数据和时间系数的城市轨道站点客流预测[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文含;;分类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毛程远;裴玉龙;;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布局模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谭啸;刘倩男;王宇宁;;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4 郭大奇;高峰;李晓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模式研究——以沈阳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5 何承;顾承华;裘炜毅;陈明威;;基于手机技术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客流特征分析研究[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意亮 王燕;对话沟通远胜一纸回复[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记者 简工博 实习生 袁博;轨交首次“跳站”分流明显[N];解放日报;2010年
3 杨烨 方培;扒窃拎包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近四成[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记者 浦美玲;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移植部分树木[N];云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伯源 黄观平;9月底前明确站点周边土地储备[N];东莞日报;2011年
6 记者 童曙泉;每月22日拟定文明出行日[N];北京日报;2011年
7 记者 刘扬;每站至少设两部无障碍直梯[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陶健 通讯员 吕高生;上海平均两天“整编”一条公交线[N];解放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烨 通讯员 吴艺;上海将新增4000余个110报警定位标识[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顾一琼;打造“生态商务” 开发“上盖经济”[N];文汇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兰;基于TOD理念的昆明首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万川源;城镇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换乘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静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利用效益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煜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建保障性住房调查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孙守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高阳;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李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陈刚;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平衡的接驳公交线网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曾渝京;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影响域空间安全与城市设计策略[D];重庆大学;2016年
10 朱家骅;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站点间媒介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物业综合开发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5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