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对我国A股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19 19:03
本文关键词:融资融券对我国A股波动性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融资融券交易即信用交易,我国于2010年3月31日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发展时间将近六年,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情况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然而由于各学术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因素的不同,至今这一课题研究都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有些学者保持积极态度,认为融资融券交易能够缓解股市,提供一个活跃的市场氛围;但也有学者保持消极态度,认为融资融券交易市场不成熟,自身的风险特点加剧了股市波动,是股市波动的催化剂,易造成股市不合理的上涨和下跌。融资融券交易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制度,新制度的存在能否有助于市场制度的完善,提高市场效率等影响问题仍是值得探讨的,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总的来说,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即流动性和波动性,由于市场流动与市场波动相互影响的关系,市场流动性高,进而降低股市波动性,由此本文以市场波动性作为证券市场受到影响的体现,分析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市场运行质量的影响。文章的研究路径包含理论和实证两条路径。在理论方面,首先对融资融券和股市波动性的基本概念进行定义,之后比较分析信用交易特点,交易模式,以及分解融资和融券交易影响股市波动的过程;其次,立足于我国信用市场发展情况,提出我国两融业务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实证研究方面,选定沪深300指数作为我国A股市场的代表性指数,以融资融券业务常规运行时间为起点,划分不同的股市走势,并纵向分析不同走势期间的两融交易与A股波动性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全局样本区间下,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并且融资的减缓力量大于融券的。尽管如此,融资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都不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波动作用。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我国融资和融券交易整体规模比较小,其交易量占A股总成交量的比值不到百分之十。而信用交易市场上基本是融资交易,占比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融资和融券发展不协调,信用交易市场主要向融资交易倾斜。牛市阶段的讨论结果是融券与A股市波动变化趋势相反,而融资几乎不影响A股波动性;在熊市走势期间的讨论,融资融券都有减小股市波动区间的作用,并且融资的作用更为明显。对比牛市和熊市下的探讨结果,得出两融交易在熊市下控制股市波动的作用表现更突出。
【关键词】:融资交易 融券交易 波动性 GARCH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4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创新与不足15-16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16-17
- 第2章 融资融券基本理论阐述17-27
- 2.1 基本概念界定17
- 2.2 融资融券交易特点17-19
- 2.3 境外融资融券主要模式19-23
- 2.3.1 分散信用模式19-20
- 2.3.2 集中授信模式20
- 2.3.3 双轨制授信模式20-21
- 2.3.4 几种融资融券模式的比较21-23
- 2.4 融资融券对波动性的具体影响过程23-27
- 2.4.1 融资对波动性的作用过程24-25
- 2.4.2 融券对波动性的作用过程25-27
- 第3章 我国融资融券分析27-37
- 3.1 我国融资融券发展阶段27-30
- 3.2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30-31
- 3.3 我国融资融券发展问题31-37
- 第4章 实证分析融资融券对波动性的影响37-64
- 4.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37-41
- 4.1.1 数据来源及股市形态划分37-40
- 4.1.2 变量选取40-41
- 4.2 研究方法设计41
- 4.3 实证分析41-60
- 4.3.1 GARCH模拟沪深300指数收盘价41-44
- 4.3.2 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44-48
- 4.3.3 两融交易对A股波动性的影响分析—基于总样本48-54
- 4.3.4 两融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分析—牛市样本54-57
- 4.3.5 两融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分析—熊市样本57-60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60-64
- 4.4.1 实证结果60
- 4.4.2 实证结果分析60-64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64-67
- 5.1 研究结论64
- 5.2 政策建议64-67
- 5.2.1 有序扩大标的证券范围64-65
- 5.2.2 适时放松融资融券限制65-66
- 5.2.3 完善转融通机制66
- 5.2.4 完善监管机制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淼;;融资融券[J];股市动态分析;2006年33期
2 张锐;;融资融券:股市的“助推器”[J];中国外资;2006年09期
3 李琳;;融资融券:魔鬼之后是天使[J];新远见;2006年06期
4 张锐;;融资融券:给股市一个支点[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7年01期
5 魏s,
本文编号:25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5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