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家族信托模式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格局,我国私人财富市场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出现了第一批的家族企业,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许多第一批的企业家积累了大量的私人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拥有者开始考虑如何能保证自己创造的财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传承,家庭财富的有效传承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许多家族企业难以持续辉煌的重要原因便是继承者有的缺少经营管理能力,有的则是不感兴趣。还有一个问题则是许多子女家庭繁衍扩大而衍生出了诸多问题,如果均分财产容易导致把企业资本分薄,一个大企业往往被分成了几个小企业各自发展,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企业面临风险时,抵抗风险的能力。当前背景下,财富能否顺利的传承,是国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家族信托模式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的运作体系,在企业传承发展、家族财产保护、家族财产管理、家族财产信息安全方面,发挥除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国内财富传承现状来看,家族信托已经成为了我国财富传承中必不可缺的工具。本文主要对家族信托的模式做了一个综合性质的研究。在之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对家族信托的起源,以及英国和美国的发展模式,做了一个综合性质的分析。然后通过对国内家族信托现状的研究,对国内家族信托的模式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概括。本文对家族信托的研究价值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理论及案例分析,对家族信托在保证家族企业的传承,以及家族财产保护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家族信托一些核心功能的分析,以及国内外的实践,详细的介绍了家族信托在家族财产的管理和家族财产信息安全方面的作用。但由于家族信托在国内发展时间尚且短暂,人们对家族信托认识方面存在普遍的不足,加之国内相关的法律制度并非特别完善,家族信托目前在国内推广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家族信托目前在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列举,以及这些问题,对家族信托的应用与推广所产生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措施,宏观方面来讲,政府应明确纳税的主体,并且完善相关的制度,才能更好使家族信托在财富传承与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微观层次上来讲,信托机构应结合信托的职能以及其它财富传承工具的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宣传,才能使家族信托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家族信托 财富管理 企业传承 价值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2-14
- 四、论文的基本内容14-15
- 五、创新与不足15-16
- 第二章 家族信托模式的理论基础16-22
- 一、家族信托的内涵界定16
- 二、家族信托的基本结构16-17
- 三、家族信托类型及分配方式17-18
- (一)家族信托的主要类型17-18
- (二)家族信托的主要分配方式18
- 四、家族信托的相关理论18-22
- (一)委托代理理论18-19
- (二)生命周期理论19-22
- 第三章 家族信托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模式比较22-30
- 一、家族信托制度的起源22-23
- 二、家族信托模式在英美的发展现状23-25
- 三、国内家族信托模式发展现状及特点25-27
- (一)国内家族信托模式发展现状25-26
- (二)国内家族信托模式主要特点介绍26-27
- 四、英美家族信托模式与国内对比分析27-30
- (一)在政策、法律法规方面27-28
- (二)信托公司方面28
- (三)客户需求方面28-30
- 第四章 国内家族信托境外运作模式的经验与启示30-36
- 一、龙湖地产家族信托境外运作模式30-32
- 二、龙湖地产家族信托境外运作经验分析与启示32-36
- (一)确保家族企业的传承32-33
- (二)隔离资产降低风险33-34
- (三)家族财产税务规划34-35
- (四)家族财产信息安全35-36
- 第五章 家族信托模式在国内推进中问题与对策36-42
- 一、家族信托国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36-38
- (一)相关税务制度不明确36-37
- (二)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37
- (三)相关信托机构方面管理经验不足37-38
- (四)家族信托门槛过高38
- (五)投资者对家族信托认识方面不足38
- 二、家族信托在国内推进中的对策38-42
- (一)完善相关税收制度38-39
- (二)明确信托登记制度39
- (三)信托机构加强人才培养与主动管理能力39-40
- (四)创新模式降低家族信托门槛40-41
- (五)提升投资者教育与理念的宣传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鉴;段明珠;;中国“百年家族”如何炼成?[J];中国企业家;2012年13期
2 陈凌;;品牌的家族传承[J];全国商情;2014年Z1期
3 陈凌;;品牌的家族传承[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年04期
4 赵洁;;中国“家族办公室”的未来展望[J];西部皮革;2014年05期
5 马丽波;“家族”企业有效治理模式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2年11期
6 臧云鹏;“家族”如何治理[J];中国中小企业;2002年07期
7 刘绵勇;;家族治理模式的三种类型[J];科研管理;2008年S2期
8 王贺强;;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动态多维演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绵勇;;家族治理模式的类型及关系[J];网络财富;2008年07期
10 ;家族大战 利益与亲情的终结者[J];经营者;2008年Z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贺小刚;连燕玲;;家族权威与私营企业的经营效率[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郭媛媛;王季;;家族企业控制权演进的路径[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3 温思雅;;董事会独立性、家族涉入与公司绩效[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银华基金;《家族财富》如何传承?[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秦伟;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揭秘亚太区家族办公室[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明;家族治理也需制度化[N];中国经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臧云鹏;“家族”如何治理[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采写;李锦记家族委员会:让家族和企业“分离”[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中发实业集团董事局办公室主任 罗照华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秘书 李勇;浅析家族企业公司治理[N];中国贸易报;2012年
7 记者 邹靓;“家族工作室”落地中国 商业模式尚待确定[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公明财富传承管理集团 陈凯;从默多克离婚看家族财富管理[N];北京日报;2013年
9 ;治理不当成民企短寿潜因[N];民营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枫;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与家族高管合作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 李强;中小家族企业融资结构:一个企业家的视角[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李文洲;制度环境、控制权结构与控股家族行为异化[D];重庆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瑗;家族企业经理人性质与企业投资效率[D];苏州大学;2015年
2 王涛;家族控制、内部股权集中度与代理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3 乔露冰;我国家族信托制度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魏冬晓;家族控制、家族传承与公司价值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5 陈志超;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6 严强;中国本土家族财富业务的体系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博;家族信托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8 丁鹏;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9 陈宁;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权特征与企业价值[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石仁来;家族控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D];安徽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4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61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