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1:23

  本文关键词: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2P网络借贷 信用风险 对策


【摘要】:P2P网络借贷作为传统信贷补充,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也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对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自2012年开始,P2P网络借贷在我国急速发展,P2P借贷平台数量和规模、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交易金额等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风险投资基金、银行资本、和国有资本也接连进入P2P网络借贷行业。但由于我国市场环境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主体不明确、征信体系不完善等,P2P网络借贷在给人们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也面临着高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非法融资风险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现状及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P2P网络借贷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然后,着重介绍了P2P网络借贷相关理论和信用风险相关理论;然后,从P2P网络借贷的规模、模式、特点、利率水平和问题平台等方面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介绍;然后,介绍了如何衡量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和计量模型选择原因,阐述了影响因素指标选取理由并用信息增益方法筛选指标;然后,通过构建模型对影响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最后,针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控制和行业有序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信用风险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8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18-19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9-20
  • 1.3.1 研究内容19
  • 1.3.2 研究方法19-20
  • 1.4 主要创新点20
  • 1.5 本章小结20-22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理论基础和信用风险相关理论22-32
  • 2.1 互联网金融22-24
  •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22
  • 2.1.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22-23
  • 2.1.3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23-24
  • 2.2 P2P网络借贷24-28
  • 2.2.1 P2P网络借贷的起源与定义24-25
  • 2.2.2 英美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25-28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28-29
  • 2.3.1 信息不对称的定义28
  • 2.3.2 逆向选择28-29
  • 2.3.3 道德风险29
  • 2.4 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29-30
  • 2.4.1 信用风险的定义及产生原因29-30
  • 2.4.2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现状32-40
  •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规模32-34
  • 3.2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业务模式34-35
  • 3.3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特点35
  • 3.4 我国P2P网络借贷利率水平35-36
  • 3.5 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状况36-37
  • 3.6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存在的问题37-39
  • 3.6.1 平台问题趋于恶化37-38
  • 3.6.2 征信体系不完善38
  • 3.6.3 缺乏P2P网络借贷法律法规38-39
  • 3.6.4 行业监管不到位39
  • 3.7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模型的变量选取40-48
  • 4.1 信用风险度量40
  • 4.2 影响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40-46
  • 4.2.1 信用风险影响因素选取基础40-43
  • 4.2.2 P2P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备选指标体系43-44
  • 4.2.3 用信息增益方法确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44-46
  • 4.3 本章小结46-48
  • 第5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48-56
  • 5.1 模型建立48-49
  • 5.1.1 二元选择模型48
  • 5.1.2 模型表达式48-49
  • 5.2 数据来源与数据预处理49-50
  • 5.2.1 数据来源及获取49
  • 5.2.2 数据预处理49-50
  • 5.2.3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50
  • 5.3 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50-51
  • 5.4 对二元选择模型进行分析51-52
  • 5.4.1 期望预测表51-52
  • 5.4.2 Hosmer-Lemeshow拟合检验52
  • 5.5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52-54
  • 5.6 本章小结54-56
  • 第6章 防范我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对策56-60
  • 6.1 建立行业统一的信用评分体系56
  • 6.2 拒绝信用等级低的借款人的借款申请56-57
  • 6.3 严格控制长期借款标的发放57
  • 6.4 合理参考借款人收入和公司规模等因素57
  • 6.5 加强贷前借款人信息真实性和借款标的审核57-58
  • 6.6 建立严密的贷后管理体系58-60
  • 第7章 不足与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74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4-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兆祥;孙成旺;;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其对金融监管的挑战[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年11期

2 黄震;邓建鹏;熊明;任一奇;乔宇涵;;英美P2P监管体系比较与我国P2P监管思路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10期

3 罗俊;宋良荣;;英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与监管研究[J];中国商贸;2014年23期

4 谈超;王冀宁;孙本芝;;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05期

5 姚莲芳;;我国P2P网络借贷业务模式发展研究[J];武汉金融;2014年09期

6 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年03期

7 宋鹏程;吴志国;赵京;Melissa Guzy;;我国P2P借贷行业监管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4年01期

8 黄小强;;P2P借贷服务业市场发展国际比较及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3年12期

9 宋文;韩丽川;;P2P网络借贷中投资者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年09期



本文编号:61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61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