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汕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当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同时,也滋生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许多生态问题。努力推进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许多冲突和矛盾,符合人们的强烈愿望,并且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政界、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探索的重点。生态工业园是新时期下具有新特点的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它是运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和清洁生产等理论进行规划和运作的工业园区,强调园区内的各成员内部实现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与生态网的建设,从而大大降低园区内的废物排放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要求。生态工业园是节约能源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优实践形式。本文以探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趋势为基础,深刻剖析了促进生态工业园成立与发展的工业生态学理论等其他基础理论,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系统的内涵、特征、结构和功能,讨论了生态工业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主要步骤和方法,以及园区产业链的主要模式,并以汕尾工业园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发展战略 汕尾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F2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二、研究内容9
- 三、研究方法9-10
- (一)文献阅读法9
- (二)SWOT法9-10
- (三)调研访谈法10
- 四、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0-15
- (一)国外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10-12
- (二)国内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12-14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14-15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生态工业园界定15-21
- 第一节 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15-16
- 一、循环经济理论15
-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15-16
- 第二节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16
- 第三节 生态工业园的特征16-17
- 一、资源共享16
- 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16-17
- 三、实现资源增值与生态经济双赢17
- 第四节 技术与制度的整合17
- 第五节 生态工业园的功能17-19
- 一、生态工业园的经济效益17-18
- 二、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益18
- 三、生态工业园的社会效益18-19
- 第六节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类型19-21
- 一、现有改造型园区19
- 二、全新规划型园区19-20
- 三、虚拟型园区20-21
- 第二章 汕尾工业园的SWOT分析21-28
- 第一节 汕尾市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21-22
- 一、地理位置21
- 二、人力资源21
- 三、基础设施21-22
- 四、主导产业22
- 第二节 汕尾工业园区建设的优势22-24
- 一、经济基础不断增强22
- 二、生态产业不断发展22-23
- 三、管理体制不断创新23
- 四、生态发展理念不断成熟23-24
- 第三节 汕尾工业园区建设的劣势24-25
- 一、材料耗能较高24
- 二、园区的产业关连程度不大24
- 三、区内基础配套建设还相对滞后24-25
- 四、园区土地收储难度大、用地指标少25
- 第四节 汕尾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25-26
- 一、国家、省和市对发展生态经济高度重视25
- 二、深圳对口帮扶的机会25-26
- 三、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26
- 第五节 汕尾工业园区建设的挑战26-28
- 一、面对解决发展与低碳转型矛盾冲突的挑战26
- 二、缺乏相应配套的支撑26-28
- 第三章 汕尾生态工业园区的战略取向分析28-33
- 第一节 汕尾工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化分析28-29
- 一、注重提高资源循环使用能力28
- 二、注重强化环境保护能力28-29
- 三、注重强化企业循环经济意识29
- 四、强化培养企业技术能力29
- 第二节 园区产业链设计的模式29-32
- 一、单链结构模式29-30
- 二、并联结构模式30-31
- 三、网状结构模式31-32
- 第三节 汕尾生态工业园区的战略抉择32-33
- 第四章 汕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思路及主要措施33-45
- 第一节 汕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思路33-41
- 一、指导思想33-34
- 二、基本原则34-36
- 三、地方政府管理宏观发展思路36-38
- 四、园区自身的发展思路38-41
- 第二节 园区发展战略实施的步骤与方法41-42
- 一、园区规划的主要步骤41
- 二、园区规划的方法41-42
- 第三节 汕尾生态园区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42-45
- 一、合理有序地进行建设42
- 二、加大基础配套投资42
-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2
- 四、促使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42-43
- 五、减轻入园企业负担43
- 六、加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43
- 七、加大金融扶持配套力度43-44
- 八、加大用地保障力度44
- 九、提升园区绿色水平44
- 十、深入落实合作共建机制44
- 十一、加大人才支持力度44-45
- 研究结论与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玉如;孙启宏;沈鹏;乔琦;段宁;;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链网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2期
2 文娱;钟书华;;欧盟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3 郭翔;钟书华;;基于生物种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8期
4 ;我国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08期
5 ;生态工业园区[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33期
6 郭朝先;;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20期
7 孙扬平;张杰;;区域环评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2期
8 李夕兵;;重庆市生态工业园区的构建理论及必要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赵玲玲;罗涛;刘伟娜;;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林健;;浅谈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构想[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立泉;逯飞;;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缔造和谐发展的开发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包丽艳;吴兵;梁冬梅;刘艳君;;海山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姜文英;何德文;柴立元;欧阳丽伟;;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陈光;张颖;;浅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李佳;赵倩;;浅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刘继莉;;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张威;王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景洋;乔琦;;生态工业园区行业关联度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9 傅煌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践及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陈洋;;柳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刍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磊;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N];中国建设报;2002年
2 记者 步雪琳 马若飞;我国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汪震宇 本报实习生 李楠;政府部门和园区都期待[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费杨生;生态工业园区标准9月实行[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记者 郄建荣;环保总局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N];法制日报;2006年
6 记者 冯永锋;我国有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王玲;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出台[N];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禾;三项标准规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N];科技日报;2006年
9 钟新平;生态工业园区有“新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10 康永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功能完善[N];张掖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吴松毅;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罗柳红;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雷明;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瑞贤;我国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童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赵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秦荪涛;生态工业园系统的演化与调控[D];河海大学;2007年
9 甘永辉;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共生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逊;生态工业园区稳定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征豪;七台河煤炭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丁m:龙;攀枝花市仁和区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文锋;山东信发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节能减排途径与效果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5 周凤娇;生态位视角下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优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高建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7 魏薇;生态工业园区立法[D];清华大学;2015年
8 戴漾泓;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张越;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张晶;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6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06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