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6-09-05 09:12

  本文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2004-7-1 0:0 莱芜市审计局·付红友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并要求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本文旨在通过近几年来的审计实践和探索,结合企业审计案例,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作粗浅探讨。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差距前几年,我国在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限于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经济效益审计的覆盖面很小,主要是承包经营审计,范围也主要集中在内部审计领域。近几年,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面还很窄,主要是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部分专项资金审计。一是最近几年兴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的,它既包括合规、合法性审查,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因此,它是财务和合规性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综合。二是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组织的专项资金审计,除了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外,还开始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说明经济效益审计的观念已经开始萌芽、成长。例如: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审计,国债专项资金审计,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审计等。

综合整个情况来看,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仍不很全面,仍然面临着如何导入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挑战,还存在多方面差距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资源不足的制约。经济效益审计投入要大于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领域倾斜有难度。二是审计环境的制约。很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违纪违规现象普遍,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风险很大。三是审计主体素质的制约。十几年来审计机关一直以合法性为主要审计目标开展工作,要满足高质量经济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主体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四是审计观念的滞后性。“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审计原则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局部的、静态的监督多,全过程的、动态的监督少;注重过去问题的多,,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少;监督查处多,监督后的服务少。五是评价标准的难确定性。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给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六是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确定性。由于评价对象的不同,具体事项的审计方法不能统一,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七是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不高。大部分审计成果未能进入决策层,如经济责任中的效益评价未能真正成为选拔用人的依据。

二、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针对审计主体、客体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的审计工作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现结合企业审计实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企业内审的力量解决审计资源不足和审计主体知识结构不尽适应的问题。 经济效益审计,不仅需要经济知识,还需要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只靠政府审计部门现有的人员很难完成。只有吸收内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起到相互弥补、相得益彰的作用。如对生产成本部分的审计,可以首先由企业内审人员根据产品原料组成,确定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然后对照本企业历史成本和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从中找出高或低的原因。又如在对下属单位较多、清产核资资料较多的单位进行审计时,难免存在各种纰漏或错误,但审计借助内审和专业人员把好确认前最后一道关,将各种有量无价的设备和存货重新定价,将盘盈或盘亏的资产落实原因、分清责任,将往来款项中的长期债权债务进一步明确落实,将汇总过程中的错误逐一更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合理利用社会审计的成果尽量减少审计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对社会审计的再监督。

Word文档免费下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1-4页,共4页)


  本文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09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