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J模型的集群企业合作创新收益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AJ模型的集群企业合作创新收益分析
【摘要】:针对集群环境下的企业合作,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初始生产成本、创新系数、溢出程度、产品相似系数四个变量,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企业在完全合作(研发和生产两阶段都合作)、半合作Ⅰ(仅在研发阶段合作)、半合作Ⅱ(仅在生产阶段合作)、完全不合作(研发和生产两阶段都不合作)四种合作创新模式中,各变量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得出不同环境变量下企业最优的合作策略.研究表明:集群的技术扩散环境会削弱集群内企业研发合作的动力;前两种合作模式下,企业收益随溢出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后两种模式下,先增加后减小;对于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研发阶段的合作相比生产阶段合作更能为其带来超额收益;对于产品同质性较强的企业,生产阶段的合作更重要;企业间的产品越同质,合作效果会越好.
【作者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企业集群 合作创新 博弈 技术溢出
【基金】:安徽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2015YQQ004);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2016YQ32);安徽工程大学再制造中心开放课题基金(RMSE201610)资助课题 安徽省教育厅提升计划一般项目(TSKJ2015B23) 国家社科基金(16BGL201)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57)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SK2014ZD014)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607a0202019)
【分类号】:F273.1
【正文快照】: i引言企业间合作创新可以弥补创新资源的不足,分散技术创新风险,进而提高创新绩效W.d’AsprementPl建立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简称AJ模型),为合作创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模型根据企业在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是否合作把合作创新分为四种模式:完全不合作,两阶段都不合作;半合作I,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同;;合作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形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1期
2 贾晓霞;周溪召;;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障碍因素识别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1期
3 罗红松;;合作创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4 余来松;;区域合作创新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4期
5 李纲;刘益;廖貅武;;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0期
6 刘蕾;秦德智;;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分享与整合[J];企业经济;2007年11期
7 任伶;;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与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关系探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1期
8 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的溢出与保护[J];消费导刊;2008年12期
9 杨玉秀;杨安宁;;合作创新中知识溢出的双向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10 何澄辉;;合作创新理论:现状与展望[J];消费导刊;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桂黄宝;;合作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雪;张庆普;;基于可拓方法的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的风险分析与评价[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彩虹;齐建国;于辉;;不对称双寡头企业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亮;陈喜乐;;整合科技资源 促进闽台合作创新[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屹;段玉;;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网络的复杂性分析与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6 张长生;刘殿兰;;以产学研政合作创新,加快广东转型升级[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丽丽;卢小君;李鹏;;我国地方政府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过程及其实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兴士;;中药制造企业发展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熊麟;鲁若愚;;多供应商参与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国远;世界经济论坛今年倡导合作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8年
2 姜范;大力提倡合作创新[N];经济日报;2008年
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陈如平;破解“四点半难题”重在合作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记者 张柯;加强合作创新救治管理[N];梅州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葛永坤 刘鑫;共同开创校地合作创新发展典范[N];绵阳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任腾飞 张博;航运业用合作创新迎接微利时代[N];中国企业报;2014年
7 高明华;合作创新机制最是稀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丁刚;“攒电脑”式创新领风潮[N];人民日报;2008年
9 钱新;“攒电脑”式创新领风潮[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记者 杜守雨;合作创新做大金融蛋糕[N];襄阳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建;供应链中企业纵向合作创新行为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翟运开;知识转移粘滞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永锋;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高亮;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合作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6 熊麟;供应商参与合作创新的研发投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任伶;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间合作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京;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斌;H公司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中合作创新信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周敏艳;网络嵌入性、知识整合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s铉,
本文编号:109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09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