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与企业家精神——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权保护与企业家精神——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将促使企业家把更多的才能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中;反之,不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则会促使企业家把更多的才能配置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因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的繁荣。文章使用4期CGSS调查数据研究证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可显著提高个人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产权保护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个人的创业概率将会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产权保护制度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显著提高"低收入组"的创业概率,但对"高收入组"创业概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显著提高了个人从事"自我雇佣"的创业概率,但对个人从事"自己是老板"的创业概率的影响不显著。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权保护 企业家精神 才能配置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促增与公平分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CJL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政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YJC790008)
【分类号】:F272.9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截止2013年底,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并吸纳了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就业1。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裘红霞;;中国城市家庭脆弱性的测量与分解[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2 杨文;;社会资本能够降低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吗[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易行健;张波;杨汝岱;杨碧云;;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5期
4 李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民间借贷困境与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5 盖庆恩;朱喜;史清华;;财富对创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三省农户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5期
6 王霄;刘得心;郭海莹;;非正规金融违规借贷的成因分析——基于文献调查[J];改革与战略;2013年08期
7 郭云南;姚洋;;宗族网络与农村劳动力流动[J];管理世界;2013年03期
8 王春超;周先波;;社会资本能影响农民工收入吗?——基于有序响应收入模型的估计和检验[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9 王擎;田娇;;非正规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4年03期
10 邵传林;;温州式金融危机生成的制度逻辑[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风科;非正规金融视角下的地摊银行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伟明;乡村视阈下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石新国;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D];山东大学;2013年
4 兰秀文;非正规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蒋剑勇;基于社会嵌入视角的农村地区农民创业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方来;伊斯兰文化视角下的民间金融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王营;董事网络供求分析与投融资决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徐丽鹤;中国农户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10 黄倩;社会网络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2 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江,戴林;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行为理性化[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2 叶常林,徐德信;改革呼唤制度企业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6期
3 吴奕湖,侯先荣;创新、合作、敬业——企业家的三种精神[J];经济纵横;2000年03期
4 张剑;论影响企业家成就的非智力心理因素[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刘传;谁是中国的“企业家”?[J];经营与管理;2000年10期
6 安新华,杨迎新;制度、传统与企业家精神[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吴新国 ,詹虎;机制:企业家职业化的前提[J];决策探索;2000年12期
8 张军;真正的企业家从何而来[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1期
9 姚平;“无知之勇”和“弱势心理”──民营企业家捂在心口的痛[J];北京经济了望;2000年08期
10 ;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精彩观点——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J];宁夏科技;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植根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在2007企业家精神论坛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马蔚华;;中国转轨时期的企业家精神[A];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黎江;;浅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先动战略[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大刚;闫晋斐;;影响企业家成长因素的研究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王成荣;;儒家伦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冲突与融合[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6 满慧;;浅谈我国国企企业家制度供给约束及企业家市场化[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楼明;;在西进中升华——企业西进中的企业家精神[A];与时俱进创伟业——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3年
8 张晖明;范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企业家因素作用[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9 马新建;;关于企业家资源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王成;刘莉;;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其仁;新经济下的企业家精神[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吴岳;企业家精神的塑造[N];中国人事报;2002年
3 樊纲/郭凡生;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N];经济观察报;2003年
4 ;企业家精神:一个崭新的时代主题精神[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王冰 (作者系华中科大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怎样看政府为企业家免费体检?[N];长江日报;2007年
6 李高超;企业家精神成为第四生产力[N];国际商报;2006年
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 李安民;在转型中落实企业家精神[N];人民邮电;2007年
8 中国一航总经理 林左鸣;弘扬企业家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用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N];人民邮电;2008年
10 杨洁;社会需要“企业家精神”[N];四川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3 劳铖强;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任洲麒;多维分析框架下的企业家成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文华;涌现视角的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雪;中国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袁凌;中国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阮德信;亚企业家论[D];四川大学;2004年
9 郑江淮;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10 杨洁;民营企业家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龙;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闫晋斐;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安全;公司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许兵;论两个根本性转变中企业家精神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韩萍;企业家形象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峥;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7 何树贵;企业家成长制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杜沁源;试论我国女企业家人格及其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欣;企业家精神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李雪;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与创业劳动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03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10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