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联盟组织治理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本文关键词:研发联盟组织治理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采用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研发联盟的组织与治理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我们从组织的关键维度来界定研发联盟,并阐述了技术特征、行业特征和企业特征对研发联盟组建的影响。我们认为,参与方需要在事前基于组织形式、合作伙伴特征以及研发合作的固有属性,为研发联盟选择相匹配的各种正式治理机制或非正式机制。从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无论在研发联盟的组建还是治理方面,政府都应该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来提高研发联盟成功运作的可能并提升其研发绩效。文章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方向。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香港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Y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03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模项目(2014S5D202)
【分类号】:F27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日益普遍,尤其是在高科技行业内企业间的合作研发更为频繁(Zirulia,2012)。企业开展研发合作的一种形式就是组建研发联盟,较为典型的研发联盟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联盟(VLSI)、1987年在美国成立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以及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金秋;华金科;;研发联盟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2 余佳群;王晓辉;;我国企业研发联盟产生的动因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李锡元;;着眼运作问题研究 形成深度理论体系——《企业研发联盟》书评[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6期
4 唐赤华;后进地区研发联盟策略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汤建影,黄瑞华;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6 汤建影,黄瑞华;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5年05期
7 徐雨森;吴德军;;内向型企业研发联盟发展中的政府推动作用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5期
8 张宝贵;;研发联盟风险防范:基于第三方担保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9 张宝贵;;基于第三方担保的研发联盟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1期
10 顾永红;;竞争性研发联盟的进入壁垒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雨森;吴德军;;内向型R&D联盟发展中的政府推动作用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徐雨森;吴德军;刘则渊;;基于SCP维度的企业研发联盟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付强;湖北种子集团与马来西亚国家农科院结成杂交水稻研发联盟[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2 张娜 李媛 陈玉波;西安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联盟成立[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王阳元;科技成果转化呼唤体制和观念的更新[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 许铭;一体化药物研发联盟带来的机遇[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战略研究部部长 孙福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启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唐文祺;美国礼来与和黄医药 1亿美元缔结合作研发联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吴金森;石狮10多家企业共建“研发联盟”[N];福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雨森;企业研发联盟三维协同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智生;基于知识转移的研发联盟信任演化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邱钊;纵向研发联盟控制、信任与联盟风险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黄波;基于技术风险、溢出效应的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5 马建华;基于链与链竞争的纵向研发联盟与收入共享合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张;研发联盟形成过程及组织模式选择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胡玺;纵向研发联盟的形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影;研发联盟中企业间博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乐;研发联盟控制、信任与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舒曼;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机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7 孙果;企业研发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杨勇;研发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9 王雯;社会资本视角下研发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10 张丽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联盟投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77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17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