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业板 独立董事制度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摘要】: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股股东操控董事会、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降低盈余管理程度,规范证券市场秩序,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然而,从最初的建立到发展的过程中独立董事制度都并非一帆风顺,其制度的有效性屡受质疑。本文结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行十几年来的实践,试图从盈余管理角度探讨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尝试提出一些改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的探讨。首先,对独立董事的定义、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进行概述,并介绍了我国创业板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部分规定。盈余管理主要介绍了其概念、类型、测度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在对我国创业板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之后,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基础,据此进行独立董事制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机理分析;最后,经过理论分析,利用创业板数据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根据胡奕明、唐松莲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应计盈余质量相对较低的公司倾向于选择保持比较高的独立董事的占比。(2)财务型独立董事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这表明有一定财务知识和经验的独立董事能更有效地发挥监督制衡作用,增加财务型独立董事或对独立董事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同时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3)独立董事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同时呈现负相关性,由此可知,独立董事领取的薪酬越多,责任感就会越强,工作积极性就会越高,发挥监督咨询的作用就越大。(4)独立董事学历层次与应计盈余管理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学历背景较高,有利于董事会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阻止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5)独立董事亲自出席董事会次数占比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因而可知,独立董事积极参与公司管理活动,通过参加董事会掌握公司经营状况,可以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荣兴;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14期
2 华云龙;;独立董事制度[J];资本市场;2000年12期
3 吕灵华;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4 许伟杰;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7期
5 李哲,董海峰;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现实下的再思考[J];法学;2001年07期
6 孙光焰;我国应如何引入独立董事制度[J];法学;2001年07期
7 何松明;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9期
8 喻猛国;独立董事制度缺陷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9期
9 张成君,邓祥永;建立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J];经济论坛;2001年18期
10 游向前,陈文梅;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辉;;从独立董事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移植看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问题[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2 周娟;;独立董事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李松涛;毕秀水;于洋;;不完全契约与契约的完全——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思考[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郭晓红;;试论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及发展对策[A];2003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辑[C];2003年
5 张国芬;;试论独立董事制度[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6 张瑜;;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情况及若干问题探讨[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7 叶祥松;;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王妍;荆德刚;;现阶段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构想[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浦增平;;初谈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李晓斌;张彩蓉;;试论说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兼谈对《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几点看法[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岭;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N];财会信报;2005年
2 记者 上官卫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河洪;独立董事制度先天不足[N];法制日报;2003年
4 王石;期货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思考[N];期货日报;2005年
5 杜萍;走出独立董事制度误区[N];市场报;2002年
6 袁振华;独立董事制度亟待提高实效[N];证券时报;2007年
7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 黄丹华;独立董事制度化虚为实[N];证券时报;2010年
8 记者 郑文明 实习记者 张童;青岛力促落实独立董事制度[N];中国证券报;2001年
9 赵晓辉 陶俊洁;独立董事制度已岌岌可危[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10 资深财经评论人 刘雨田;建立职业化独立董事制度事不宜迟[N];上海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政发;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党文娟;独立董事制度、治理行为与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邓菊秋;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邵少敏;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惠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毛志宏;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金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李红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申富平;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10 肖曙光;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晋小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艾卉;论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董志;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路丹;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杨振;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控制权私利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东培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朱景原;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现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曹雁翎;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再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魏俊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37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237806.html